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运算律怎么教?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运算律怎么教?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双重挑战。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运算律的教学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突破?本文将从结构化教学、分层作业设计、游戏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多个维度,探讨小学数学运算律的教学策略。
结构化教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构化教学强调从整体视角整合单元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运算定律”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包括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两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整体规划,整合知识点:将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分别整合教学。因为它们的模型一致,学习方法也相似,这样可以减少重复教学,提高效率。
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在学生掌握了交换律的模型建构后,将重点放在“算理探究”上。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应用,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注重联系,深化理解:通过对比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加法交换律是a+b=b+a,乘法交换律是ab=ba,它们都体现了元素位置交换后结果不变的规律。
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分层作业设计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三个层次:
基础层:面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内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设计一些简单的运算律应用题目。
提高层:面向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业内容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设计一些需要灵活运用运算律的题目。
发展层:面向学习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内容以拓展性、探究性和综合性问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
游戏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化学习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算律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
运算律接龙:学生轮流说出符合运算律的等式,接不上来的学生淘汰,最后剩下的学生获胜。
运算律卡片游戏:制作一些包含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卡片,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卡片组成符合运算律的等式。
运算律闯关:设计一系列需要运用运算律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相当于闯过一关,最终完成所有关卡的学生获得奖励。
项目式学习: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运算律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项目:
超市购物计划:学生需要制定一个购物清单,并计算总价。在计算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过程。
家庭预算规划:学生需要帮助家庭制定一个月的预算计划,包括食品、衣物、娱乐等各项开支。在计算总预算时,他们需要运用运算律来优化计算方法。
校园活动策划:学生需要策划一次校园活动,包括场地布置、物资采购、人员安排等。在预算和计算过程中,他们需要灵活运用运算律。
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运算律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通过结构化教学、分层作业设计、游戏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策略的综合运用,我们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