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电影作为流行文化事件
《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电影作为流行文化事件
当Madonna的Like a Prayer响起,或是当每年万圣节响起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每年圣诞节街头响起Mariah Carey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你都该意识到美国流行文化与当代世俗宗教间的紧密关系。
的确,走进一场《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以下简称《时代》)的影院放映,最先让人震撼的是影院立体音响系统制造的超强临场感的观众欢呼声效,让你无法分辨哪些是影院现场观众的声音,哪些是电影中演唱会观众的声音。
当然,作出这样的分辨的尝试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是这一次,演唱会-电影这一组形式的交融体,依托流行音乐带出的许多命题,在疫情后重建的这一年的末尾(尤其对于国内来说),询唤着电影自身交出它阶段性的答案。
《时代》既不是剧情性的音乐电影,也不是演唱会幕后纪录片,是纯粹的演唱会-电影。就像泰勒过去的许多在音乐产业上的开拓一样(音乐流派转型、号召流媒体付费收听、音乐专辑重录……),此次电影的一大趣谈便是泰勒团队越过好莱坞几大发行公司,直接与美国最大的院线系统AMC合作发行。截止2024年1月8日,《时代》全球票房超2.616亿美元,正式超过Michael Jackson 的《就是这样》(This Is It),成为全球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演唱会-电影。
而对于内地院线来说,2023年仿佛是自疫情三年以后所迎来的“邪典电影元年”,前有《宇宙探索编辑部》让内地影迷体验到了一种类似A24电影体系所生成的邪典狂欢;暑期引进片《芭比》带领的“粉丝风暴”;再到跨年日上映的《时代》。可有趣的是,三部电影虽然都是以强势的狂欢属性席卷院线,但内地票房成绩都尚属平庸(尽管《时代》在内地院线仅有1.5%左右的排片的情况下,拿到了超过3%的票房占比)。
虽导致这一局面有种各自更复杂的原因,但这可能折射了当代电影文化的一种怪异的状态:在去中心化的分层/分众文化,而不是大众文化的情景下,越是某一圈层内群体狂欢,越发显现了它圈层的壁垒。
尽管如此,作为国际流行音乐巨星的泰勒,做到了分众文化语境下的最大张力,拥有恐怕当今流行文化下最大的公约基数。她拥有广阔的乡村音乐的粉丝基数;在十七年音乐生涯的不断流派转型下,在她的“斯威夫特宇宙”下,创造了囊括派对音乐、合成器流行、独立民谣等不同曲风的音乐。
正如《滚石》杂志所说,在音乐上,她是与Bob Dylan和Joni Mitchell齐名的创作歌手,是Michael Jackson和Madonna那样的流行音乐巨星,而在其他方面,她也扮演了音乐产业的化身和美国政客的角色。在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音乐作品中,你不可能忽略她自觉或不自觉地表露出的“小镇白人女孩”美国梦叙事(一种近似《伯德小姐》式的心酸与骄傲)。
而背靠于美国政治的美国流行文化,在“后特朗普时代”,也如同好莱坞作出的迅速左转反应一样,加速分化为左右两派价值。而作为自诩的“美利坚女士”,你也不可能忽略她身上的女性主义叙事和LGBT icon身份。而这些,都是观众走进电影院会体验到的价值。
事实上,作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火爆全球的排行榜音乐巨星之一,她的乡村音乐在当时电子舞曲轰炸下鹤立鸡群,在当时相当坎普/激进的美国流行乐坛实则是一种basic white girls保守取向的代表。因此十七年的时代之旅也正是见证她在政治光谱迁徙的历程。
这可能解释了上述的分众圈层文化困境。在互联网/流媒体制造的审美茧房内,在左右分化的两派政治环境下,泰勒与《时代》的确是呈现了某种分众文化下最可能的大众性张力。
而可能另一个不合时宜的责难是,演唱会-电影也是电影吗?上一轮引发此类对电影本体的争议的还是流媒体电影。有趣的是泰勒上一部自传纪录片《美利坚女士》正是在网飞播出,而这次的《时代》在流媒体和院线同步登临,流媒体的上映丝毫没有影响其在院线的强劲票房表现。
而在另一边,而在电影制作期间,好莱坞正值罢工行动高峰。而到了2024年,或许没有人会再问到流媒体电影是否会对电影行业产生颠覆。
事实上,面对任何一次行业/技术竞争(电视、数字技术、流媒体/短视频以及此次的人工智能),电影至今都表现出了超高能力的嵬然不动,甚至是将其吞下,化作为自己的活力。
一次流行音乐对电影院的租借,正是展现了电影-电影院作为商业/艺术的不可替代的现场亲身、群体观看、狂欢仪式的本质属性,是将或许当今时代流行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来滋润疫情时代数次干涸的电影院。
或许再退一万步讲,我们也无法再去想象六八一代铁板一块的整体的颠覆,那毕竟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就像每个时代的电影总需要抓住每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或者反之亦然),A24电影是因代言了年轻人而在好莱坞成功搅局,新浪潮亦是战后一代的集体姿态。
而当代年轻人反抗的母题是“发疯”,是于流行文化中的共鸣,是“编制友谊手链,享受这一刻的美好”。于是在《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泰勒和她的演唱会-电影《时代》这里,它比更多更像电影的电影,触及到了更多更接近电影本质的东西:一些更触及“时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