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着汉家衣裳,兴礼仪之邦”,汉服背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着汉家衣裳,兴礼仪之邦”,汉服背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gfhanfu.com/nd.jsp?id=43

近年来,汉服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掀起热潮。从社交媒体到线下活动,身着汉服的身影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更折射出当代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传承。本文将深入探讨汉服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的复兴之路。

汉服本身历史悠远做工精致,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汉服历史悠远,历经时代更迭

很多人都认为,“汉服”之所以被称为“汉服”是因为其起源于汉朝。其实,并非如此。

早在我国第一部纪传《史记》中,就记载了汉服的起源,书中表示华夏民族的衣服,其实是黄帝制作出来的。大约是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当时就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纺织方法,用来织成麻布作为衣服,而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发明了养蚕和丝纺。

华夏乃是周朝对外的自称,由此可见,早在黄帝时期,我们的汉服就已经初见成品了。直到商朝,冠服以初步形成。服装已经不仅仅是遮蔽之物,而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商朝皇帝为了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了冠服制度。而到了动荡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文化上的繁荣对服饰也有了很深的影响,汉服已经有了“礼仪”的意味。

随着盛唐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逐渐增高,汉服的种类也多了起来,汉服也逐步优化。

汉服从黄帝起就已经出现,直到清朝初期,汉服才被动的被历史所遗弃。可是,历史遗弃汉服并不代表人们遗弃它。直到今天,当我们再次打开汉服的发展史,却能在汉服上看到各个朝代的风采。

周朝是颜色的多彩、两晋南北朝的女子汉服略显大方、唐朝承上启下,直到清朝,汉服在满服的冲击下仍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朝代的汉服都在诉说着不同朝代的不同特色。经历过历朝历代,汉服却始终经久不衰,甚至将各个朝代的繁荣和衰落都纳入自己的特色之中。

汉服,是真正的“衣冠上国”、“锦绣中华”的体现。

汉服做工精致,种类繁多

一套汉服的组成为:小衣、中衣、大衣。听上去似乎不复杂,但是实际上汉服是由九个部分组成的:衽、袖、领、襟、衿、韨、裾、袂、带。

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因为人的性别、等级、工作不同而衣着大不一样。但是总归可分为三种: 有“深衣”制、“上衣下裳”制与“襦裙”制度三个形制。其中,“深衣”颇受大众喜爱,从先秦开始,到明朝末年,深衣与百姓一起轮回三千年。而“上衣下裳”,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其实,这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装。如百官商朝等,以及皇家宴席,这是所有“汉服”里最为隆重的。而襦裙,顾名思义,是以裙子为主。古人和现在的小姑娘也是一样,大多喜欢穿上凉爽的裙子。

汉服的形制和样式是两回事,形制有三种,但是汉服的样式很多。比如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还有现在很多街拍中的。古代的汉服染色也很精致,遵从阴阳五行的信仰。

《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对颜色的记载: “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羽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可见在古代,古人对颜色已经有了很深的认知了。

早在古代,汉服的设计和制成成品就需要半月有余,那还是手工精致的绣娘才有的速度。而到了今天,技术发展了,可是做出一件完美的汉服仍需要十日到半月。

正所谓“慢工文火”,也正是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汉服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直至今日,还被年轻人推崇和热爱。

汉服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现今相信大家对“汉服运动”并不陌生,在某音、或者其他分享交友的平台,随处可见的男神女神身穿汉服,互相敬礼。

其实,早在两千年开始,很多华夏儿女就已经开始兴起了“汉服运动”,他们不仅仅在中华大地上穿汉服,还在世界很多有华人的地方,宣扬自家的衣裳。

这些年,汉服圈逐渐扩大,汉服已经代表了一种青年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可,也是一种我国的新时尚。

其实,作为世界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服饰之一,汉服本身不仅仅是一件衣服。

首先,汉服是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殷商时期冠服制度初步建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对服装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汉服开始成为了“礼仪”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而到了秦朝,中央的权利逐渐加强,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等级不同,服饰也不同了。如果服饰不得体,则是逾越阶级。到了唐朝,官员的服饰更是级别不同,服饰大不一样,这也是地位的象征。

其次,汉服承载着中华优秀品质、审美观点、五行之说。汉服重视阴阳,而阴阳正对五行。如前文所说,五行为金木水火土,而汉服的五种颜色正好相对。这也是初期的穿搭时尚,对后世几千年有很深的影响。

穿汉家衣裳,并非是“穿上”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弘扬礼仪之邦的文化。

整个汉服圈以历经时代洗礼的周礼和仅属于我国的中华法系来影响世界,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这才是汉服的意义,也正是这种深远而宏伟的意义,让很多年轻人为汉服驻足,为传统驻足。

传扬中华文化,当代年轻人当仁不让

汉服中体现的中华文化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

穿汉服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之前有一句很被大众认可的话,“当年那些披着床单的孩子,都长大了”。事实就是如此,现在的年轻人是自带时代使命的年轻人。在建国周年有他们为阅兵做出的文言文观后感:“泱泱华夏,浩浩千秋。”

在疫情爆发时,有他们为国努力在各个岗位的身影。在疫情爆发后,也有他们在家弹唱“杨花落尽子规啼”、“阿房宫赋”等歌曲的声音。他们做到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也做到了把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自己前进的目标。

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非主流、好看。在年轻人的眼中,传统的才是好看的,中华的才是唯美的。自带中华特色的汉服就成了现代人追求的。在诸多视频里,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互相敬礼致以问候,举止投足之间尽显中华气魄。如果你在街上行走,看到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互相行礼,一定不要惊讶,这是对传统礼仪的发扬。

从汉服整体的服装、首饰,“女子可小家碧玉,可大气飒爽”,“男子可温润如玉,可风流倜傥”。汉服的不同服装满足了现代年轻人对美的追求,也完全符合其审美。

年轻人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穿汉服并不仅仅是穿上古人的衣服,也不仅仅是学习古人的礼仪,而是现代年轻人对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文化一种归属。

历史的长河中,先代贤者穿汉服,讲礼仪,修己安人,不仅对自己做人的要求和约束高,还影响着身边的人。

正所谓“君子有为德远播”,古代先辈以礼待人,现代年轻人衣着汉服,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礼仪之邦的气派。这足以说明,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正在形成,而“后浪”对自己文化和民族有着高度的归属。

总结:

年轻人对汉服的推崇,正是民族文化铮铮向荣的体现。修己安人、匡正天下、躬亲示范、移风易俗。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久而不衰,而年轻人作为时代的接力人,应当秉着传承先辈之经典,以身作则,振兴我们自己的文化,只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几千年不变,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