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服形制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服形制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0320007_120808812

汉服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服饰,而且历史源远流长,能凸显中华礼仪之邦的风貌。从西周到明代,汉服在各个朝代都经历了独特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本文将带你穿越千年,领略汉服在不同朝代的风采。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周礼制度形成。服饰也被纳入礼制的体系,冠服制度应运而生。从此,上自天子,下及百姓,穿衣戴帽各守各的规矩,都依照场合与身份穿着服饰。因为身份不同,衣服的颜色、样式都是不同的。

西周时期的服装样式仍采用上衣下裳。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了一种服装,即上衣和下裳合并为一件长衣,因为被体深遂,称为“深衣”。

深衣的特点为:交领右衽,衣长至踝,并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深衣的样式,在领、袖、襟、裾等部位,通常镶以锦边。

春秋时代的深衣大多以本色细麻布为之,战国以后多用彩帛制作。深衣用途广泛,不分男女尊卑都可以穿,在当时非常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刺绣技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的相当纯熟,布局之工整、绣纹之精致、形线之流畅、配色之协调,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制度,包括衣冠服制。服装样式基本沿袭战国时期。汉代社会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促使生活富足,穿衣的风气也走向华丽。

汉代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两种。此外,还有袍服。汉代袍服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领,穿时露出里衣,大袖收口为多,自肩部直筒垂至脚踝的长袍,是当时最典型的穿着。领口、袖口都有精美的滚边。

汉代女服仍袭古仪,以深衣为尚。除了领口、袖口镶边,同时还有许多搭配的饰品。例如皇后祭祖所穿的礼服,除了领、袖以及裙摆都有华丽的镶边,并佩有大绶、小绶以及玉佩作为装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

总体来讲,仍遵循秦汉旧制。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冠服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迁徙,大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生活习俗渐趋融合,因此胡汉文化得以相互影响。

褒衣博带是此时期的流行服饰,追求自然随性而轻松的穿着。一半是铁血狼烟,一半是郁郁人文,也算是那时的风格吧。

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衫,分单、夹两种,袖口宽敞。有些人还喜欢衫领敞开,袒露着胸怀,有种道骨仙风的感觉。

妇女服装以宽博为主,衣领以对襟为多,领袖镶以织锦边缘。下身多穿条纹间色裙,腰系帛带。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服饰呈现出华贵富丽的样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正处于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印染、丝绸织造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再加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对外开放,龟兹、南绍、吐番、阿拉伯及波斯等国的使者也带来各地文化,尤让此时期的大唐服饰能够融合众多民族的特色,因而大放异彩。

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准,因而唐朝的服饰质料考究、色泽鲜艳、样式繁多、佩饰精美。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丽典雅,在悠久的中国古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璨辉煌。

唐代妇女的下裳主要是裙,裙子的质料、色泽、式样和装饰都大大超过前朝。裙子大多制作的比较宽松,通常以六幅布帛拼制而成,裙长曳地,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裙上的装饰也十分考究,如在裙上施绣,叫“绣裙”,在裙上印花,叫“缬裙”,在裙上作画,叫“画裙”,还有在裙上镂金、穿珠或镶嵌宝石的,行行色色,别有情趣。还有一种裙子是用鲜艳夺目的石榴红色染成,名曰“石榴裙”,在广大妇女中间非常流行。

此外,唐代妇女还喜欢在肩上披搭一条长长的帛巾,俗称“披帛”,又称“画帛”。这种帛巾通常以轻薄的纱罗裁成,轻盈剔透,长度大多在两米以上,上面印画各种花纹。披帛的使用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将它披搭在肩膀之上;二是将它缠绕于两臂之间,这两种方法分别搭配于不同的服饰。走起路来,跟着手臂的摆动而随风飘舞,非常美丽,有如仙女下凡间。

唐代女子爱美成风,十分讲究脸部化妆、画眉、点唇、涂胭脂,把眉毛化成各种形状,将胭脂涂成酒晕妆,有的还在眉间装点花钿等等,美不胜收。

总之,唐朝女服的特点为:上着短襦,下穿长裙,低胸,裙腰高束,外加半臂,肩披帛巾,让长长的裙摆曳地而行,足登凤头丝履,体态轻盈有若天仙般的高雅飘逸。

宋代时期

宋朝衣冠服饰虽沿袭唐代传统服制,但又独树一帜。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倡导保守的道德观。例如在建筑方面,出现了以白墙黑瓦为主的建筑风格,槛枋梁栋皆不施颜色,只用木料的本色。在衣冠服饰上的反映就更为明显,变为以自然简朴为主而不再追求华丽。

宋朝男子服饰沿袭了大襟交领右衽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样式,头戴襆头。袍衫的颜色不同代表官员的等级不同。上至帝王,下至百官,除祭祀典礼、隆重朝会需服冠冕,此外一般都戴襆头,但形制有所变化,从帛巾演变成了一种帽子,成为百官的规定服饰。一般文人儒生又恢复古代的幅巾,以裹巾为雅,有一种“东坡巾”在当时最为流行。

宋朝女子服饰可谓多种多样,相比男装更富于变化。上衣有襦、袄、衫、大袖、褙子、半臂等多种形制,下身也是穿裙子。冬天穿袄,夏天穿衫。襦裙仍作为妇女的便服,因其式样紧小,便于做事,因而深受妇女的喜爱。

相对于质料考究、色彩艳丽的唐朝服饰,宋代女服显得淡雅清秀、别具风格。

明代时期

明代建国伊始即作出废弃蒙元服饰的决定,并根据汉族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从新制定冠服制度。其中包括皇帝冕服、常服、后妃礼服、常服、文武百官的朝服、常服及士庶阶层的巾服等等。这套服制的制定,先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才基本确定。

明代服饰质料种类繁多,刺绣技术发达。男子服饰仍以袍衫为尚。常服是明代官吏穿着机会最多的官服,由团领衫、乌纱帽、革带三部分组成。衣服的胸前及背後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一至九品,以示区别。各级官员的补子纹样都有明确规定,如: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云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鸂鶒,八品用黄鹂,九品用鹌鹑。武官一、二品用狮子,三、四品用虎豹,五品用熊罴,六、七品用彪,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所用纹饰视身份而异。

汉服简介

几千年来汉族服饰在各个朝代都富有各朝代文化的特色,但总体体现着上衣下裳和深衣制的汉服风格。汉服服饰璀璨华美,丰富多彩,代表了中华民族华丽,优雅,博大的气质。

无论汉之大气古朴、唐之富丽堂皇、宋之纯朴淡雅,还是明之清秀端庄,在历史的承传与发展过程中,汉服充分展现了古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更是纯善纯美的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重要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