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日本医疗体系的运作与启示
深度解析:日本医疗体系的运作与启示
日本医疗体系与中国其实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中国大量向日本学习了,但在细节上有所差异。本文将从医保制度、医疗支出、私立医院占比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日本医疗体系的特点,并与中国的医疗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日本不存在免费医疗
虽然日本的医保制度较为完善,但并不存在完全免费的医疗服务。参保人员需要承担30%的医疗费用,这一比例与中国城镇居民医保相似。不过,日本的医保覆盖范围更广,包括护工费用在内的大部分医疗开支都可以报销70%。
在慢病治疗方面,日本对老年人的报销比例更高。例如,肾透析治疗在报销后,患者每次仅需支付约500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70岁以上老人的报销比例会逐步降低,70-74岁之间个人负担20%,75岁以上仅需负担10%。
第二、怎么交医保
日本的医保缴纳方式与中国类似,根据收入情况按月缴纳。国民健康险类似于中国的灵活就业者医保,需要个人全额缴纳;而健康保险则类似于城镇职工医保,由个人和单位共同承担,但实际上仍由个人全额支出。
以2023年度数据为例,日本工薪族平均年收入为税前414万日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39岁以下的人每月需缴纳22857日元(约合1100人民币),40-64岁则需缴纳28254日元(约合1400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日本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仍需继续缴纳医保,费用根据收入情况而定。
3、日本医疗私立医院占比很高
日本的医疗体系以私立医院为主,共有9000多家私立医院,而公立医院仅有1800多家,私立医院占比超过83%。此外,日本还有超过9.8万家一般诊所和近6.8万家牙科诊所,几乎都是私人开办。
尽管80%的公立医院处于亏损状态,需要税收补贴,但私立医院的住院条件和服务质量普遍较好,且盈利状况良好。数据显示,上一财年,日本私立医院有5290万日元(约339万人民币)的盈余,而公立医院则亏损6.4195亿日元(约4.124亿人民币)。
日本实行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私立医院为了盈利,主要通过降低成本和减少医疗费用来吸引患者。虽然法律规定医疗机构为非营利性,但医生可以通过高薪等方式获取收益,实际上规避了非营利性管制。
4、日本的医疗支出效能如何?
2021年,日本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高达4792美元,是中国的四倍左右,但低于美国的1.3万美元。尽管支出较高,但日本的医疗效能被认为较好,人均寿命达到87岁(女性)和81岁(男性),与上海相当。
然而,庞大的医疗支出对日本经济造成了较大压力。1965年以来,日本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2023年已达到75.8%。为了维持医疗支出,日本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债,目前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12%。
日本医疗体系的评判
高医疗支出与财政压力:日本平均收入人群每年需缴纳1-2万人民币的医保费用,但仍需政府财政补贴。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对日本企业的投资能力形成了挤压效应,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关键原因。
特殊医疗保障政策的挤压效应:日本对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采取特殊医疗保障政策,导致其他福利支出减少。例如,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老年人达到912万人,工作到70岁以上的比例为39%。年轻人则面临高税收压力,出现躺平、宅男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保障危机。
医疗改革与管控手段:日本采取了长期的控费改革,包括药品集采、仿制药推广、医药分离等措施,这些改革经验已被中国借鉴。例如,中国的集采模式、提升医生服务费收入、推动医药分离等政策,都与日本的改革措施相似。
私立医疗体系的优势:日本允许私人办医,医保对民营公营一视同仁,刺激了发达的私立医疗体系发展。这一模式在疫情期间显示出优势,与以公立医疗为主的英国相比,德国、韩国等允许私营医疗发展的国家,医疗供给更为充足。
总结
日本医疗体系在提高人均寿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中国在学习日本经验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其潜在的社会经济风险。未来,中国可能面临延迟退休、持续工作至70岁等挑战,同时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也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