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不是冬季养生的最佳选择?
牛奶不是冬季养生的最佳选择?
随着冬天的到来,很多人开始注重养生,而牛奶作为“白色血液”,自然成了不少人的首选。但是,牛奶真的是冬季养生的最佳选择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牛奶的保暖效果令人失望
日本一档节目《それって!?実際どうなの課》曾对8种常见热饮进行了保暖效果测试。测试条件非常严格:饮用前体温必须是36.4度,室温维持在25°C,饮用分量均为220毫升,饮品温度统一在60°C。结果令人意外:牛奶的保暖效果竟然垫底,只能让身体暖和20分钟,体感温度仅提升0.1度。
相比之下,姜茶能让身体暖和130分钟,体感温度提升0.6度;玉米汤能让身体暖和95分钟,体感温度提升0.5度;就连普通的热水也能让身体暖和40分钟,体感温度提升0.3度。
牛奶并非冬季养生的最佳选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牛奶属于寒凉食物,可能会导致身体变冷。而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敛阴护阳”,即保护体内的阳气。因此,单纯依靠牛奶来养生,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那么,冬季养生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保暖是关键:出门要戴好帽子、围巾,保护头颈和肩部。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寒可能影响生育健康,所以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控制室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2℃左右,同时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片上放置湿毛巾,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
早卧晚起:顺应天时,早睡晚起。建议每晚十点前入睡,早晨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饮食温润:冬季气候干燥,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多喝粥。推荐的食材包括紫米、小米、黄豆、黑豆、莲子肉、芡实、红枣、花生等。
运动有方:晨练要“必待日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让身体微微发热即可。大汗淋漓反而会伤津耗气。
多晒太阳:俗话说“冬阳一寸值千金”,在晒太阳的基础上可拍打自己的肩背,背为阳气汇聚之所,可促进“吸收”。
适度泡脚:水温40℃、泡脚15-2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全身舒畅即可;最好在饭后1-2个小时再泡脚,以防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的朋友,要降低泡脚水温和时长,切莫因小失大;女性朋友用艾叶30克,或生姜30克,或红花10克泡脚,可达到温经散寒、散瘀止痛的作用。
养肾补阴:中医认为“肾主冬”,冬季护肾宜食补,可进补富含精气血津之类的精微物质,板栗和羊肉都是不错的选择;“黑色入肾”,黑豆、黑米、黑枸杞、桑葚等黑色的食物能够起到补肾的作用;滋阴养阴的食物还包括银耳、红枣、枸杞、百合、雪梨、阿胶、豆浆、甲鱼、牡蛎、金针菇、香菇、牛奶、猪肝、猪血以及燕窝等食物。
精神内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以免扰动阳气。
结语
虽然牛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但在冬季养生中,它并不是最佳选择。真正的冬季养生,应该从调整作息、保暖防寒、温补饮食和适度运动等方面入手,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所以,这个冬天,不妨放下手中的牛奶,尝试一下更有效的养生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