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马皇后教你贴春联:从历史典故到现代习俗
朱元璋与马皇后教你贴春联:从历史典故到现代习俗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红彤彤的春联,增添节日气氛。这一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创作了最早的春联,内容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春联的普及与盛行,离不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推广。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有一年除夕前,朱元璋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他还亲自上街巡视,看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心中十分欢喜。当他来到一户人家门前,发现门上没有春联,便询问原因。原来这户人家是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除了春联,春节期间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倒贴福字。这个习俗同样与朱元璋有关。相传朱元璋曾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其中一户人家因不识字将“福”字倒贴,马皇后机智地解释说这是“福到”的意思,从而化解了危机。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贴春联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首先,春联的张贴时间一般在除夕当天,最佳时段是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其次,上下联的区分主要看末尾字的声调,上联末尾通常使用仄声,下联末尾则为平声。面对大门时,上联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此外,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而米缸、冰箱等地方的福字则可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春联的尺寸也要与门的大小相匹配,普通住宅适合选择15-20厘米宽的对联。贴春联时要保持平整,横批要居中。如果发现春联损坏,应及时更换新的,以保持节日的喜庆氛围。
春联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当我们在家门口贴上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这一习俗从宋代开始盛行,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