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科学饮食助力健康呼吸
世界慢阻肺日:科学饮食助力健康呼吸
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与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相关。据统计,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高达27.4%。然而,人们对这个疾病的知晓率却很低,很多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诊疗时间。
慢阻肺虽然可防可控,但是无法完全治愈,一旦诊断了慢阻肺,患者应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从而达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外,科学的饮食调理也是慢阻肺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一环。
慢阻肺患者为什么需要重视饮食调理?
慢阻肺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达20%-60%,患者在疾病进展期和急性加重期会加剧营养不良恶化,其中以肺功能严重障碍者更为明显。营养不良是导致慢阻肺患者反复住院和急性加重后预后差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慢阻肺患者的营养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慢阻肺患者的饮食建议
1. 能量摄入要充足
一般可按每日所需35-40kcal/(kg•d)计算能量,总体摄入不足时需要通过口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必要时于营养科门诊就诊。
2.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导致肺泡通气量增加,因此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供能约占总能量的50%-60%,建议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总量不超过200g(100g米或面、100g水果、100g蔬菜提供的碳水化合物量分别约为80g、10-15g、3g),提倡全谷物摄入,如全麦面包、意大利面等。
3. 合理进行脂肪摄取
脂肪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碳水化合物少,适当提高饮食中脂肪占比可降低通气的需求,建议脂肪供能占每日总能量的20%-30%。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最好是n-3脂肪酸,其具有抗炎作用,如金枪鱼、马鲛鱼、核桃、榛子、栗子、松子等。烹调类的食用油宜选植物油,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菜籽油或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玉米油等。
4.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1.5g/kg,占全日总能量的15%-20%,选择以优质蛋白为主的食物,如老母鸡、鸡蛋、虾,猪瘦肉、鱼类、牛肉、豆制品等。
5. 补充矿物质、维生素
磷、镁、钾是维持呼吸肌收缩的重要矿物质,铜、铁、硒等必须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C、E及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应注意补充。富含磷的食物:瘦肉、禽、蛋、坚果、海带、紫菜、豆类等。富含镁的食物:绿叶蔬菜、大麦、黑米、荞麦、麸皮、苋菜、口蘑、木耳、香菇等。富含钾的食物: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硒的食物:坚果、牡蛎、沙丁鱼等。富含铜的食物:牡蛎、贝类食物、坚果类等。富含铁的食物:瘦肉、动物全血、禽类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绿叶蔬菜、豆类、新鲜水果、鱼肝油等。
6. 补充膳食纤维
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推荐摄入量是25-35g/d。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丰富。
7. 少食多餐
每天可吃5-6餐,每餐不要吃太饱,餐前可先休息,饭后适量运动。
合理的饮食对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恢复有促进作用,而营养不良与疾病反复急性加重相关。因此,建立正确的饮食模式对慢阻肺患者疾病长期管理、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有重要意义。
结语
慢阻肺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肺功能,以便及时了解病情调整用药。同时,患者还需重视饮食调理,配合规范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关注慢阻肺,重视科学饮食,助力健康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