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教授解读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病患者日常管理要点
陈燕教授解读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病患者日常管理要点
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知道你的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的金标准,对早期诊断及预防有着重要意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燕教授指出,慢阻肺病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早期筛查、稳定期持续用药、预防感染、合理运动等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专家解读:慢阻肺病日常管理要点
陈燕教授强调,慢阻肺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事项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戒烟与避免有害气体:吸烟是慢阻肺病的主要诱因,戒烟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同时,患者应避免接触职业粉尘、空气污染等刺激性气体,必要时佩戴防护口罩。
呼吸功能锻炼:通过练习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可以放松气道、减低呼吸频率,缓解缺氧症状。例如,缓慢深吸后像吹口哨一样呼气,吸呼比为1:2或1:3,每次10-15分钟,每日两次。定期进行散步、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耐力。
饮食调理:保持均衡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充足水分,避免产气食物。多吃瘦肉、鱼、豆腐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以及猪肝、柚子、番茄等含丰富维生素A和C的食材。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菌类食品以减少哮喘发作。
家庭氧疗:遵医嘱进行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10-15小时,氧流量2升/分),并确保设备安全。
药物治疗: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剂等药物,不可随意停药,以防急性加重。
预防感染:定期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避免交叉感染。
其他注意事项: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休息,选择舒适卧位,避免过度疲劳。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创新管理方式:远程护理助力慢阻肺病管理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远程护理成为慢阻肺病管理的新趋势。远程护理通过智能App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症状跟踪和肺部康复等服务。例如,英国的myCOPD App整合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症状跟踪和肺部康复等内容,经下载后可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使用。患者可每天记录自己的症状,并可以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试验,还可让临床医护人员访问评估结果和用药记录,从而进行远程护理的监测与管理。不仅可以增加患者自我认知感,还可增加患者参与疾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政策支持: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正式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配套发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这意味着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即可享受到肺功能筛查、疾病诊疗等更方便、高效和规范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为35岁以上已确诊的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通过每年1次全面健康检查和4次面对面随访做好追踪查访工作。据了解,我国5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
呼吁行动:重视肺功能检查
陈燕教授提醒,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症状或家族史等人群,在每年健康体检中应加入肺功能检测,尽早诊断和干预。现在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呼吸道感染也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最常见病因,对于慢阻肺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还需在此时期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防范。
通过以上措施,慢阻肺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