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唑仑长期服用会成瘾?这些危害和解决方案请收好
阿普唑仑长期服用会成瘾?这些危害和解决方案请收好
“我一开始只是偶尔失眠,医生开了阿普唑仑让我睡前服用。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离不开它了。不服用就彻夜难眠,服用后虽然能睡着,但白天总是昏昏沉沉,记忆力也明显下降。我意识到不对劲,但已经停不下来了。”这是一位长期服用阿普唑仑患者的自述,道出了许多人正在面临的困境。
什么是阿普唑仑?
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它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减少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镇静、催眠的效果。由于其显著的镇静催眠效果,阿普唑仑成为了不少失眠患者的首选药物。
为什么会上瘾?
长期服用阿普唑仑会导致身体对其产生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源于药物对大脑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阿普唑仑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抑制大脑的兴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抑制状态,减少自身GABA的产生。一旦停药,大脑会因为缺乏足够的GABA而出现过度兴奋,导致焦虑、失眠、震颤等戒断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患者往往会再次服用药物,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长期服用的危害
认知功能受损: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这些影响可能在停药后持续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剂量使用阿普唑仑可对大脑造成损伤,引起大脑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协调运动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
精神心理问题:长期使用阿普唑仑还可能导致抑郁症状加重、免疫系统抑制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兴奋、多语言、睡眠障碍,甚至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
如何正确使用?
遵医嘱服用:阿普唑仑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从低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需要逐步调整剂量。
短期使用:一般治疗应尽量控制在短期内,不超过1个月。症状缓解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定期复诊:服用期间应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并监控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避免突然停药:停药过程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应突然停药,以避免出现戒断反应。
替代治疗方案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这是近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失眠相关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式。通过行为和睡眠计划策略、放松训练、改变过度担心失眠的心理和认知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其他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选择BZRAs、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等。但需谨慎使用,避免产生新的依赖。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放松心情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虽然阿普唑仑在短期内能有效缓解失眠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谨慎权衡利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