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白山市: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白山市,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是一座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为特色的地级市。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4.5%,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近年来,白山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仅在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生态保护的白山样本
白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用“三个100%”来概括:22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100%、9处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是白山市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
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白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4%,同比增加3.4%,PM2.5浓度均值23微克/立方米,污染防治成效显著。这得益于白山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多项举措:
- 推进清洁取暖:通过“热电联产+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模式,提高城市供暖效率
- 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路检路查车辆6000余台,严格机动车检验机构管理
- 实施臭氧污染防治行动:开展扬尘、汽车喷漆行业、餐饮油烟专项整治
- 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建立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单位名录,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水环境质量保持领先
白山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22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这得益于白山市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多项举措:
- 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靖宇县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抚松县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
- 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污水管网120.27公里,已完成109.283公里
- 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部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 推进绿水长廊建设:新建绿水长廊60公里,打造白山“一方好水”靓丽名片
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白山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这得益于白山市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多项举措:
- 完成耕地污染成因调查:编制完成《白山市耕地污染成因调查报告》
-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完成9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治理(管控)率达到53%以上
- 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监管体系
- 开展“双源”地下水调查:基本完成“双源”地下水调查评估和重点区、补给区划定工作
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强
白山市扎实推动长白山主脉森林保护修复综合治理,人工造林2500亩,退化林修复9000亩。这得益于白山市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的多项举措:
- 实施生态示范创建“提质扩面”行动:浑江区、长白县、临江市按照新规程开展示范创建
- 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开展“绿盾2024”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排查核实问题2334个
-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总投资29.67亿元的鸭绿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 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总投资5.18亿元的江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绿色发展助力经济转型
白山市不仅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还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通过发展绿色经济,白山市正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白山市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例如:
- 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松花江旅游、吉林省冰雪运动中心和凯盛集团光伏玻璃等重大项目建设,在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方面强化服务保障
- 发展绿色产业: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
-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靖宇县花园口镇花园村入选2024年省级“无废细胞”建设案例,获评“无废乡村”
创新环保服务机制
白山市生态环境部门创新服务机制,为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精准服务:
- 实施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机制:推行排污许可和环评“两证合一”新模式
- 建立重大项目联动调度机制:动态更新项目环评服务台账
- 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全面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未来展望:打造美丽白山升级版
白山市正以《美丽白山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引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未来,白山市将:
- 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
- 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动更多县(市、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打造东北生态脆弱地区、高寒地区、清洁降碳协同增效的“白山样本”
-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白山市的生态保护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持续努力,白山市正逐步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