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感受抗战时期的学术光辉
探访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感受抗战时期的学术光辉
1938年,为躲避战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南迁至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同年,为便于教学和研究,西南联大在蒙自设立分校,这里便成为了众多文化大师如冯友兰、陈寅恪、闻一多等人的聚集地。
蒙自分校旧址:历史的见证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位于蒙自市南湖旁,是一栋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目前,这里已被列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设有多个展厅展示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
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闻一多先生的“何妨一下楼”书斋。这间简陋的书斋见证了闻一多先生在蒙自分校期间的学术成就。书斋内陈列着闻一多先生当年使用过的书桌、椅子等物品,墙上挂着他的照片和著作,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的学术氛围。
除了闻一多先生的书斋,校内还保留了当年的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这些建筑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
学者们的坚守:文化传承的火种
在蒙自分校工作学习的学者们,不仅在这里开展教学活动,还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
闻一多先生在蒙自分校期间,不仅坚持教学,还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经常在校园内外发表演讲,号召青年学生投身抗日救国事业。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朱自清先生在蒙自分校期间,不仅坚持教学,还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经常在校园内外发表演讲,号召青年学生投身抗日救国事业。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西南联大精神:永远的丰碑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几个月,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是永恒的。这里不仅是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
今天,当我们站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前,不禁感慨万千。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在最艰难时刻的坚守与担当。它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人们。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不仅是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