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叠加回购潮,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
政策驱动叠加回购潮,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
2025年伊始,A股市场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下迎来开门红。新年首个交易日,沪指大涨1.36%,深证成指上涨2.06%,创业板指更是大涨3.16%。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两市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创近三个月新高。这一波强势反弹背后,是政策驱动和产业资本回购潮双重利好的共振。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预期向好
2024年9月,一系列重磅政策密集出台,成为A股市场反转的关键节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强烈政策信号,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时隔14年,货币政策再次明确转向“适度宽松”。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预计2025年A股市场将迎来盈利改善和估值修复的双重驱动。具体来看:
- 盈利层面:预计沪深300指数2025年盈利增速将达到6%左右,非金融板块表现尤为亮眼。
- 政策层面:财政政策将通过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方式加大支出力度,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
- 资金层面:个人投资者情绪回暖,超额储蓄资金有望陆续入市;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持续增持股权类资产。
产业资本回购潮来袭,市场底部信号显现
2025年开年,A股市场迎来一波回购潮。1月1日晚,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方案或回购进展,展现出产业资本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 广大特材拟以2亿元至4亿元回购股份,资金来源包括华夏银行提供的专项贷款及公司自筹资金。
- 学大教育拟以1.1亿元至1.5亿元回购股份,已获得工商银行提供的不超过1亿元专项贷款支持。
- 中国长城、天准科技、国恩股份等公司也相继披露回购进展。
这一轮回购潮并非偶然。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A股市场共有21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回购,累计回购金额约166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海康威视、药明康德、通威股份等12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
产业资本的积极回购,往往被视为市场底部的重要信号。这表明上市公司认为当前股价被低估,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信心。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回购股份可以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价,有助于稳定和提升公司股价。
外资加速布局,A股吸引力显著提升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A股市场正成为国际资本的重要避风港。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区主管房东明表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正在回升,2025年A股市场有望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数据显示,2024年沪港通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超8000亿港币,较2023年显著提升。MSCI中国指数估值不到10倍,虽然9月24日以来有所反弹,但仍处于相对低位。瑞银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2025年MSCI中国指数有望达到69点,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贝莱德基金量化及多资产投资总监王晓京认为,从长期风险溢价模型来看,A股大中盘宽基的长期投资性价比已高于近10年乃至近20年中的大多数时间。资金成本的下降尚未充分反映在股票市场的估值中,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入场时机。
把握投资机遇,关注三大主线
展望2025年,A股市场有望在政策驱动、产业资本回购和外资流入的多重利好下延续向好态势。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条投资主线:
- 政策支持方向:关注促消费、人工智能等政策重点支持领域。
- 自主可控领域:科技硬件、工业机器人等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的行业。
- 国企改革:关注市值管理和股东回报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在上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波动,投资者应保持理性,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