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包拯:历史上的包青天有多“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包拯:历史上的包青天有多“清”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0801700_557768
2.
https://www.tjjw.gov.cn/lswh/2024/06/10/detail_2024061079452.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9%E5%AE%8B
4.
https://www.guang-an.gov.cn/gasrmzfw/jfjx/pc/content/content_1762312932579135494.html
5.
http://m.3233.cn/n/m05w-187197.html
6.
http://m.3233.cn/n/1z82-180801.html
7.
https://ugediao.com/bao-zheng.html
8.
http://m.3233.cn/n/2drz-176424.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AE%89%E7%9F%B3
10.
https://beartalking.com/1587-wanli-15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官员,他因清廉公正而被后世尊称为“包青天”。他就是北宋名臣包拯。包拯的清廉形象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廉洁奉公的典范。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揭示他在北宋时期的官场生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01

包拯的生平与清廉事迹

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29岁时,包拯考中进士,但因父母年事已高,他选择辞官归里,尽孝侍养。直到39岁,父母去世后,他才重新入仕,开始了长达25年的仕途生涯。

包拯的清廉形象,最早可追溯至他在端州(今广东肇庆)任职期间。端州以出产名贵端砚而闻名,每年需向朝廷进贡一定数量的砚台。此前,历任郡守常以进贡的名义向老百姓多征数十倍的砚台,以此作为馈赠权贵的礼物。然而,包拯到任后,却严令按进贡的定额征收,不多取一个。更令人称道的是,当他任期届满离开端州时,“不持一砚归”,连一方端砚都没有带走。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包拯的清廉本色,也为后世留下了“清官”的佳话。

包拯的清廉不仅体现在对财物的淡泊上,更表现在他对权贵的不屈不挠。在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他发现辖区内的达官显贵沿惠民河修建了许多楼舍亭榭,导致河道变窄、河水泛滥,严重威胁百姓生命安全。对此,他不畏权贵,下令将违法建筑悉数拆除。他还多次上疏弹劾贪官酷吏,包括张若谷、王逵、张尧佐等人,力图从选人用人上断绝赃滥者从政的幻想。

02

清廉形象的形成

包拯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廉吏,与其个人品质、家庭教育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从个人品质来看,包拯始终秉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理念。他认为,清廉是一个官员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在《乞不用赃吏》中,他明确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成为他为官从政的座右铭。

家庭教育对包拯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包氏家族以忠孝、清廉为家风。包拯制定的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种严格的家规,不仅约束了包拯本人的行为,也成为后世子孙的道德准绳。

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中期是一个士大夫重视名节的时代。包拯的清廉形象,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塑造和传播。他不畏权贵、直言敢谏的作风,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也得到了仁宗皇帝的认可。

03

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包拯的清廉形象,不仅影响了后代子孙,也对北宋官场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包拯之子包绶为例,他在任期间,无论身居何职,都能清苦守节。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再也没有其他值钱的物品。包拯的孙子包永年同样继承了清廉家风,任职期间“凡厥莅官临事,廉清不扰”,去世时竟然“了无遣蓄”。

包拯的清廉形象,也推动了北宋官场的吏治清明。他多次上疏弹劾贪官污吏,力主“精选廉干中正之人”为官从政,为北宋中期的吏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更为重要的是,包拯的清廉形象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中华民族廉洁奉公的典范。他的故事被改编成戏曲、小说、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广为流传。在当今社会,包拯的清廉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每一位公职人员,要时刻保持清廉本色,以实际行动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包拯的清廉形象,不仅是一个历史符号,更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中华民族崇尚清廉、反对贪腐的优良传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公正与廉洁。正如《宋史》所评价的那样:“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这种刚正不阿、清廉自守的精神,将永远闪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