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联是怎么来的?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联是怎么来的?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史

引用
光明网
12
来源
1.
https://politics.gmw.cn/2025-01/19/content_37805880.htm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E2QCV005418YI9.html
3.
https://tech.gmw.cn/2024-02/09/content_37142154.htm
4.
http://m.sohu.com/a/757536497_121721409/?pvid=000115_3w_a
5.
https://m.sohu.com/a/754779336_120360322/?pvid=000115_3w_a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A5%E8%81%94/688396
7.
https://www.sohu.com/a/849196998_122006510
8.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8914176022046900.html
9.
http://www.daj.suzhou.gov.cn/detail/139617.html
10.
http://www.21xc.com/content/202501/17/c527360.html
11.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12.
https://www.cnshuhua.cn/detail/11/24792.html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红彤彤的春联,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流传千年的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探寻春联的起源与发展。

01

从桃符到春联:一个跨越千年的演变

故事要从周代说起。那时候,人们相信桃木有驱邪避凶的神奇力量。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刻着“神荼”和“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这种桃木板,就是春联的前身——桃符。

时间快进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在除夕之夜,命学士幸寅逊在寝宫门上的桃符撰词。然而,孟昶对学士的作品并不满意,于是亲自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十四个字,不仅寄托了皇帝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开创了春联的先河。

02

春联的普及:从宫廷到民间

到了宋代,桃符逐渐演变为纸制的春贴。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纸张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字祝福的重视。宋代的春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既有简单的吉祥语,也有工整的对仗诗句。

真正让春联走进千家万户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传,朱元璋特别喜欢春联,他下诏要求“公卿士庶家门口都要贴一副对联”。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出宫检查春联的张贴情况,甚至为一位阉猪匠现场创作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一举措,让春联成为了一个延续至今的春节传统。

03

春联与门神:一对“黄金搭档”

说到春联,不得不提它的“好搭档”——门神。在古代,门神和春联常常一起出现,共同守护着家家户户的平安。门神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古人会在门上画神荼、郁垒二门神,以专门捉拿害人的鬼。而春联则以其工整的对仗和美好的寓意,为门神增添了文化气息。

04

春联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装饰

春联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装饰性,更因为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从最早的桃符,到后来的文字春联,再到今天形式多样的春联,变的是材质和形式,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当我们再次站在家门口,看着那副红彤彤的春联时,不妨想一想它背后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份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