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米芾、唐寅的春节雅事
王羲之、米芾、唐寅的春节雅事
春节不仅是团圆的时刻,也是展示和欣赏书法艺术的好时机。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米芾、唐寅在春节期间留下了诸多有趣的书法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春节雅事,感受书法之美。
王羲之:集字春联的鼻祖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在春节这个喜庆的节日里,王羲之的书法也留下了不少趣闻。
据传,南朝梁武帝萧衍收藏了一些王羲之的法帖。他发现这些字迹中有些特别出色的字,便命人从中挑选出来,编成了一篇四字一句的文章。这个任务交给了当时的文学家周兴嗣。周兴嗣绞尽脑汁,终于将这些字串联成一篇朗朗上口的《千字文》。这篇文章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了后世蒙学的经典教材。
另一个有趣的集字故事发生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玄奘法师翻译佛经的功绩,亲自为《圣教序》撰写序文。太子李治也为此写了一篇“记”。为了使这篇重要的文献更加完美,京都长安的寺庙公推僧人怀仁,从王羲之的书法中集字。怀仁和尚花了25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这就是著名的《集王圣教序》。
米芾:第一山的由来
米芾,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以行书见长,风格飘逸洒脱。关于米芾,有一个有趣的“第一山”故事。
1097年,米芾赴江苏涟水县任职,途经汴口时,被一座葱茏奇秀的山峦吸引。他弃舟上岸,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登山览胜,并赋诗《题泗滨南山石壁曰第一山》:
京洛风沙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这里的“衡霍”指的是湖南的衡山和安徽的天柱山。这两座山高耸入云,自然是比这小“南山”更美、更有名气。但在当时情境的米芾看来,它就是东南“第一山”!这种主观的臆断自然来自作者当时的欣喜情绪,这种判断虽不具备普遍价值意义,但正是得益于米芾的自身魅力,使得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没多久就废弃了原来的名字,改叫成“第一山”——这名字也成了这方山水的响亮招牌。
唐寅:除夕夜的凄凉书法
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法取法赵孟頫、苏轼等人,风格严谨而洒脱。在除夕这个万家灯火的夜晚,唐寅却有着不一样的经历。
据记载,唐寅的除夕夜常常是在凄凉中度过。他常常四处投奔达官显贵,以获得酒和粮食。作为回报,他会为主人家写书法以表答谢。唐寅传世的真迹中,非常珍贵的大字作品《除夕诗卷》就是在这种契机下完成的。
《除夕诗卷》纵29.5厘米、横219厘米,共19行、60个字,字径足有9cm。释文为:“除夕。紫烟塞屋罐鸣汤,两岁平分此夜长。鬓影鬅鬙灯在壁,壮图牢落酒浇肠。命临磨蝎穷难送,饭有溪鱼老不妨。扫地明朝拜新岁,吴趋且逐绮罗行。唐寅”。
这件作品于清代流入日本,2017年时,株式会社东京中央拍卖春拍场上它震撼面世,最终由天津博物馆以高价购得,这件珍宝终于重回祖国。
结语
王羲之、米芾、唐寅这三位书法家的春节趣闻,展现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春节的文化气息,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在当今社会,书法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这些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重拾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