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医生揭秘:肺结节消融新技术让99.6%患者不复发
李明医生揭秘:肺结节消融新技术让99.6%患者不复发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感染与肺结节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明,凭借其在肺结节消融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获“2024年度好大夫”称号。这位在肺结节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不仅创造了5年完全消融无复发率99.6%的惊人成绩,更以其独特的“三心”理念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与赞誉。
什么是肺结节消融技术?
肺结节消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手段,其核心原理是利用超低温来“打击”肺结节。通过将特制的冷冻探针穿刺到结节部位,释放低温气体,让结节部位的温度迅速降低,使得结节细胞内形成冰晶,进而破坏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死亡,高效地让肺结节逐渐萎缩、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
与传统手术相比,消融技术有哪些优势?
创伤更小:消融治疗仅需在皮肤上开一个针眼大小的孔,而传统手术则需要切开胸腔,对身体的创伤要大得多。
恢复更快:消融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术后3-5天即可出院,而传统手术往往需要1-2周的住院时间。
保留肺功能:消融治疗可以精准作用于结节,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肺组织,而手术切除则不可避免地会损失部分肺功能。
可重复性:对于多发性结节,消融治疗可以多次进行,而手术则难以多次实施。
适用范围更广:对于高龄、体弱或有其他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消融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临床效果如何?
在李明医生的诊室里,一面面锦旗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65岁的王阿姨在发现肺结节后一度陷入恐慌,是李医生用一小时的耐心解释和亲手绘制的手术方案,让她重拾信心。如今,王阿姨已经康复如初,生活回到了正轨。
在福建省肿瘤医院,一位70岁的老人也受益于这项新技术。老人的右肺上叶有一个9mm的磨玻璃影,近年来有增大趋势,怀疑是早期肺癌。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手术风险较高,医生决定采用经支气管冷冻消融术。术后第二天,老人就顺利出院,避免了手术之苦。
技术创新与突破
李明医生及其团队在肺结节消融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
- 圆头消融针:显著降低出血和气胸发生率
- 消融活检共通道技术:确保活检阳性率的同时避免种植转移
- Lung-Mapper精准导航体系:提升活检阳性率和完全消融率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节消融治疗有望惠及更多患者。李明医生表示,未来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向发力:
- 优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和位置的结节,开发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 提升设备性能:研发更先进的消融设备,提高治疗效率
- 扩大适用范围:探索消融治疗在更多类型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掌握这项技术的医生,让更多患者受益
“好大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李明医生说,“每一位信任我的患者,都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对于正在为肺结节困扰的患者来说,这项新技术无疑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专家也提醒,是否适合消融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患者应保持理性态度,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