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被拖欠怎么办?劳动仲裁流程及处理方式详解
工资被拖欠怎么办?劳动仲裁流程及处理方式详解
一、工资拖着不发劳动仲裁会怎么办吗流程
当遇到工资被拖欠的情况,申请劳动仲裁通常会经历以下流程:
申请阶段:劳动者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劳动关系及欠薪事实。然后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明确提出支付拖欠工资等具体请求。
受理阶段: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在规定时间内审查材料,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会向双方当事人送达相关文书,通知开庭时间等事项。
审理阶段:仲裁庭会安排开庭,双方当事人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劳动者需清晰阐述欠薪情况并出示证据,用人单位需进行答辩和质证。
裁决阶段:仲裁庭根据审理情况作出裁决。若认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事实成立,会裁决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可能还会要求支付相应经济补偿等。裁决作出后,若当事人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合同到期不发工资的处理方式是怎么规定的
当遇到合同到期不发工资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者可直接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沟通,明确指出其未按时支付工资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要求其尽快支付拖欠的工资。这种方式较为温和,若单位愿意配合,能高效解决问题。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力也有职责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劳动者可准备好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等相关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和投诉都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及工资拖欠的事实,仲裁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可能的经济补偿。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五级工伤不解除劳动合同在厂上班是否能要求拿全工资
五级工伤职工不解除劳动合同且在厂上班,一般不能要求拿全工资。具体分析如下:
职工因工伤被评定为五级伤残,若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单位应安排其从事适当工作。此时,工资待遇并非一定是原工资全额发放。按照相关规定,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享受停工留薪待遇,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但停工留薪期是有期限的,通常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当停工留薪期结束后,职工回到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应根据其从事的新工作岗位以及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来确定。单位会根据岗位的劳动强度、技能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可能会与工伤前的工资有所不同。所以,五级工伤职工在正常上班后,应按照单位的工资制度领取相应工资。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