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梦回南唐:10首李煜词作的悲欢离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梦回南唐:10首李煜词作的悲欢离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7/15/41042990_1132444692.shtml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解析:这首词作为即景抒情的杰出代表,巧妙地将人生的失意和无尽的惆怅融入对晚春残败景象的细腻描绘之中。它在表面上似乎只是对春天的消逝和离别的哀叹,但其实质却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如流水,东逝不复返'的深沉感慨。这种感慨超越了个体的失落和忧愁,触及了对人类普遍生命遗憾的共鸣。它汇聚了无数人痛苦的生活体验,凝聚成一声震撼人心的哀伤叹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乃南唐后主李煜之绝响,此词堪称一曲生命的挽歌。词中以自然之恒久与人生之短暂形成鲜明对照,深刻表达了国破家亡后,生命顿感虚无的悲怆。全篇词句清新脱俗,语言凝练而明快,以设问开篇,以自答收尾,从问天、问人到自我反省,情感层层深入,激荡人心。

其艺术结构跌宕起伏,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将凄婉与激昂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悲壮与哀婉交织的独特美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解析:这首词通过梦境中的故国春光,折射出词人在囚居在生活中的深切乡愁和现实的苦痛。上片主要描绘了词人所处的凄凉境地和内心的无奈,虽然表面上以写景为主,却巧妙地将他那如潮水般涌动的忧愁和压抑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深沉而真挚。

下片则转为直接抒情,倾吐了词人切身之痛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慨。整首词作鲜明地展现了词人晚期作品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的特点。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痛苦,以一种坦率而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语言简洁质朴,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解析:这首词在深沉哀伤的旋律中,倾诉着词人在汴京囚禁时的忧愁与自我哀怜。它深刻表达了词人从帝王之尊沦为俘虏后无法释怀的失落,以及对南唐故国和都城的深沉怀念,堪称一曲凄美而哀怨的挽歌。

全词的语言清新流畅,直白如日常对话,情感真挚而感人,哀婉而引人入胜。它将词人对亡国之痛、囚徒之悲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描绘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勾勒出一位失国之君的艺术形象,令人动容。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解析:这首词细腻地描绘了一位思妇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词中并未直接提及'秋怨',却将这股情感深深蕴含在字里行间。上片以一幅空旷而萧瑟的群山秋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下片则以'相思'为主题,深入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所思所念。

词中并未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进行具体描绘,而是通过她眼中的景象来折射她的内心情感,手法空灵而富有想象力。全词结构立体,意境深远,将思妇的愁绪和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她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期盼。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解析:此词以开篇两句巧妙地勾勒出渔父自在的生活场景:江面上,波涛汹涌,白浪翻滚,如同雪原一般辽阔;岸边,桃花盛开,争奇斗艳。这两句既是对渔父泛舟江上的生动写照,又隐含着其愉悦、悠然自得的心情;接下来的三句则细致描绘了渔父的装束,画龙点睛,透露出他超脱世俗、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词人对渔父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整首词语言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而不造作,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情趣盎然。通过渔父的形象,词人传达了自己对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析:这首以《相见欢》为名的词作,实则吟咏的是别离的哀愁。上片精心挑选了典型的景物,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铺垫;下片则运用形象的比喻,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真挚的情感。词中所表现的纷乱离愁,不过是词人在宫廷生活落幕后的一个插曲,当时他已归顺宋朝,词中所流露的,更多是他对故乡和国家的深切思念和锥心之痛。

这首词情感真挚,深沉而自然,超越了花间词派绮丽腻滑的笔调,不再局限于描写'妇人语',而是开创了宋初婉约派词风的先河。它以真挚的情感和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词人对离别之痛和对故国之思的深刻体验,成为婉约词派的典范之作。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解析: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南唐昔日的繁荣景象,那是一个未曾遭受战火蹂躏的和平时期,词人以细腻的笔触赞颂着心中的理想国度;下片则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片美丽山河在瞬间崩塌的悲剧,展现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与悲怆。

词中巧妙运用'几曾'与'一旦'两个词,作为情感转折的关键,转折自然而不着痕迹,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从国家的兴盛写到衰败,从极度的喜悦转为极度的悲伤,表面上看似简单的写实,实则深藏着词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和对亡国的深切悔恨。

这首词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沉痛反思,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和个人情感体验的佳作。

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解析:这首词细腻地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难以抑制的忧愁之情,是他在景致的触动下所作的抒情之作。上片以春末为背景,点明离别的时刻,那纷纷扬扬、似乎永无止境的雪梅,恰似词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愁绪;下片则转换视角,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对方因善留宋而难以归乡,寄望于鸿雁传书却又无从寄托,心中的离愁别绪如同春草一般,蔓延开来,无边无际。

全词以清晰的线索贯穿始终,内蕴丰富,上下片既浑然一体,又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深刻。词人的笔触自然流畅,情感表达透彻有力,使得这首词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那份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

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解析:这两首同调的词作,分别以江南的春意和秋色为背景,勾勒出两幅生动的画卷。第一首以春日的闲适梦境开篇,第二首则以秋日的深沉情感收尾。词中先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生机盎然,随后通过秋日的凄清与孤寂,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词句不多,却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无需过多雕饰,便能展现出深刻的内涵。

全词巧妙地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色,以梦幻的形式,将虚幻的梦境与现实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借助梦境来抒发情感,表达了词人对故国那份宁静自在的向往,以及对往昔人物的深切怀念。词作的笔触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词人非凡的才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