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5年GDP增速:4.7%背后的经济密码
十大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5年GDP增速:4.7%背后的经济密码
2025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根据界面新闻对十位首席经济学家的采访,他们对2025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7%。这一预测反映了专家们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总体信心,同时也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主要风险:贸易摩擦与房地产调整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与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整是2025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两大风险点。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2025年既是全球宏观大年,亦是国内政策大年。全球政治“右转”和民粹主义抬头,使得地缘政治冲突和全球经贸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内部政策的确定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则强调了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他认为,需要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来对冲外需下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根据形势及时加码。
政策建议:财政政策担当主角
在应对经济挑战的政策选择上,专家们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2025年赤字率有望安排在4%-4.5%的区间内,赤字规模将超过5.5万亿元,广义赤字率则将升至10%以上。他指出,刺激消费、扩大投资、缓解外贸压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宏观政策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加力提效,担当宏观调控的主角。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过去几年虽然央行已实施多项措施释放流动性,但由于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不足,大量资金并未有效注入实体经济。因此,当前特别强调要推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确保其持续发挥效力。
关键所在:改革是扭转预期的关键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是有效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再次激发经济活力,全面扭转市场预期。
章俊认为,明年国内经济的头号任务是“促改革”。在目前阶段,财政、货币包括汇率政策主要起到的是稳定预期功能,而提振预期、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系列改革政策加快落地。
具体而言,改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通过财税体制改革重塑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 调节供需结构、增加地方财力,促进“土地财政”向“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转型
- 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推动央国企合并重组,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 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提振民间资本投资预期
- 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社保、医疗、生育、养老支持力度
展望:以改革促复苏
总体来看,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延续复苏态势。但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激发经济活力,扭转市场预期。这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