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创新制作能否助力口碑逆袭?
《蛟龙行动》:创新制作能否助力口碑逆袭?
2025年春节档,一部备受期待的军事动作大片《蛟龙行动》即将上映。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该片由林超贤导演,黄轩、张涵予、段奕宏、王俊凯等实力派演员主演,投资超过10亿元,制作周期长达7年。
创新制作:水下科技与电影艺术的完美融合
为了真实还原潜艇作战场景,制作团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龙鲸号”,长度达120米,内部设备高度还原且真实可用。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水下拍摄时长达400小时,创下新纪录。
在技术创新方面,影片采用了鳍源科技的水下机器人,搭载自研的Q-DVL声呐抗流悬停模块和6自由度矢量大功率电机,实现了水下任何深度和角度的超长时间固定拍摄,以及360度全姿态运镜控制。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拍摄质量,也解决了水下拍摄的安全隐患。
市场表现:预售遇冷但口碑可期
尽管制作精良,但《蛟龙行动》的预售票房并不理想。截至1月22日17:30,六部春节档新片的预售总票房已达3.46亿,其中《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1.56亿遥遥领先,《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唐探1900》的预售票房也双双突破5200万。相比之下,《蛟龙行动》的预售票房仅为2200万,排名第五。
然而,影片在内部看片会上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评价。从《749局》的经验来看,电影营销的影响力往往只能持续短暂的三天,而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影片的口碑。
面临挑战:营销争议与激烈竞争
《蛟龙行动》在营销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波折。此前,一条强调“保密”的营销视频引发争议,甚至有观众表示“为了国家我不看”。虽然该视频已删除,但负面影响仍在持续。
此外,2025年春节档竞争异常激烈。六部新片中,既有《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动画续作,也有《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唐探1900》等热门IP,还有徐克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每部影片都有强大的IP基础和广泛的受众群体。
机遇与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蛟龙行动》仍有机会实现逆袭。影片在制作上的创新和突破值得肯定,水下科技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而且,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其独特的题材优势不容忽视。
从预售票房来看,《蛟龙行动》虽然目前排名靠后,但其口碑预期相对较高。如果能在上映后获得观众认可,凭借良好的口碑效应,该片有望在春节档后期实现票房逆袭。
总体而言,《蛟龙行动》是一部制作精良、技术创新的军事动作大片,虽然在预售阶段表现平平,但其独特的题材优势和高质量的制作水准仍值得期待。在激烈的春节档竞争中,该片能否凭借口碑实现逆袭,值得观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