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万亿流动性到期,央行大动作应对
本周2万亿流动性到期,央行大动作应对
本周,A股市场将迎来一波流动性考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1月15日有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1月22日有9595亿元逆回购到期,随后几天还将陆续有逆回购到期,总计到期资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流动性到期,央行已经采取行动。1月15日,央行开展了959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0%。1月22日,央行更是创纪录地开展了1157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65%。这是Wind数据有统计以来的单日最大规模14天期逆回购操作。这些操作显示了央行维护春节前流动性稳定的决心。
然而,市场资金面仍然呈现紧张态势。自1月13日起,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持续处于2%以上水平,截至1月21日,DR007为2.0324%,显著高于政策利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近期资金面紧张除了需求侧多方因素,还与央行资金投放相对较少有关。
从政策背景来看,2025年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同时也强调防范资金空转和利率风险。央行已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并多次提示债市风险。在美元指数走强的背景下,央行还需考虑人民币汇率稳定问题。
那么,这对股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从历史数据来看,逆回购和MLF到期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确定。如果央行能够及时续做,市场流动性得到补充,股市可能不会出现明显波动。但如果央行选择不续做或少量续做,市场流动性收紧,股市尤其是对资金面敏感的科技股和消费股可能出现较大下行压力。
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春节前资金需求旺盛,叠加缴税高峰期等因素,市场流动性面临多重压力。但多数市场专家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开展较大规模的逆回购操作,缓解市场短期流动性紧张局面。华福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表示,资金面紧张状态能否得到缓解主要取决于央行的态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议保持谨慎态度:
- 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动态,特别是MLF续做情况
- 对于对资金面敏感的科技股和消费股,需警惕短期调整风险
- 保持合理仓位,避免过度杠杆操作
- 关注政策面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
总体来看,虽然本周逆回购和MLF到期规模较大,但在央行的积极应对下,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平稳。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央行的流动性安排及其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