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动脉导管未闭治疗迎来新突破:经导管封堵术让手术更安全
犬动脉导管未闭治疗迎来新突破:经导管封堵术让手术更安全
近期,卡拉宠物医院成功实施了一例犬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手术,采用DSA引导下的经导管封堵术,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种新型介入治疗方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恢复周期,还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为更多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狗狗带来了福音。
什么是犬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犬类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的动脉导管会在出生后不久自然闭合,但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发生,就会导致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形成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可表现为无症状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在体检时,通常可听到连续性杂音,这是由于血液从主动脉分流到肺动脉所致。胸部X光片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主要工具,可以观察到心脏扩大和血流异常。
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但无法根治。手术治疗则包括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虽然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但创伤大、恢复慢,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新型介入治疗技术
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导管封堵术已成为治疗犬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在人医领域已广泛应用,在兽医领域也逐渐普及。
经导管封堵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通过股动脉或颈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脏,然后使用封堵器封闭未闭的动脉导管。整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导管的位置和方向,以避免损伤心脏和其他血管。
介入治疗使用的器械主要包括穿刺针、导管和封堵器等。其中,穿刺针的直径和硬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RUPS的20G针直径为0.965mm,而RTPS的16G针直径为1.65mm,后者具有更强的穿刺力。
卡拉宠物医院的成功案例
卡拉宠物医院采用DSA引导下的经导管封堵术,成功治疗了一例犬动脉导管未闭病例。手术过程如下:
-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在DSA引导下进行股动脉穿刺。
- 将导管通过股动脉送入心脏,到达未闭的动脉导管位置。
- 使用封堵器封闭动脉导管,阻断异常血流。
- 通过DSA确认封堵效果,确保没有残余分流。
- 撤出导管和封堵器,完成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仅需1-2小时,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与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经导管封堵术在兽医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为宠物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技术应用于宠物医疗,为动物健康保驾护航。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兽医领域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宠物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毛孩子现在可以接受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