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AI跨界融合 港中大(深圳)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推动AI跨界融合 港中大(深圳)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学院于2月13日正式成立,将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学院首任院长由知名数学家、统计学家范剑青担任,计划于今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
1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將致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攝)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AI)发展增添生力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下简称“港中深”)13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学院依托深圳经济特区的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港中大(深圳)的国际化办学特色,致力于打造跨学科、创新性的国际一流教学与科研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科研保障,推动AI的跨界融合。
华为核心研究院总裁熊彦出席学院成立仪式时表示,未来华为愿意通过提供算力,提供华为的产业难题,供师生们更好地开展AI领域的前沿研究。
学院计划今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
港中深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为知名数学家、统计学家范剑青。范剑青曾获国际统计学领域的最高奖之一COPSS会长奖,公开资料显示,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数年。
范剑青表示:“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可能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今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既面临算力突破、大模型涌现的历史机遇,也面对数据安全、伦理挑战等时代命题。”他介绍,人工智能学院是大学迈向AI教育、科研与创新前沿阵地的关键一步,计划从三个方面进行打造,包括构建前沿学术体系、推动AI的跨界融合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顶尖人才。
六位院士涵盖六大AI关键领域
他指出,人工智能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重点学科方向之一,荟聚了一大批世界顶尖学者,学院将围绕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和前沿方向展开,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生态。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一支55名教师队伍,其中有六位是中外的国家院士,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六个关键领域,其中包括AI核心、视觉、大语言模型、机器人、数字孪生、计算架构、AI for Science、AI for Society等。
围绕AI的跨界融合,人工智能学院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金融、生物、信息、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推动这些学科的创新发展。
华为核心研究院总裁熊彦出席学院成立仪式并表示,过去10年华为和港中深已经在应用数学、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开展了诸多合作,未来华为愿意通过提供算力,提供华为的产业难题,供师生们更好地开展AI领域的前沿研究。
港中深自建校以来便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人才学术交流机制,目前已有40多名学者入选2024年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网络通信、运筹学、自动化工程等领域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徐扬生:结合深港优势 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深校长徐扬生表示,人工智能学院将构建“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产业应用”全链条研究体系,从AI Core,到AI+,到AI for,与大学其他学院共同形成跨学科合力,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培养路径。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人工智能大有前景。他希望透过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培养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流人才。他强调,在大湾区内,深港有着各自的优勢,香港高校的基础科研实力非常强,深圳有着完备的产业链,具有很好的自主创新优势,要统筹协调好,“两边的基因打造结合起來,一定會發展得非常好。”
当天,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亦赴深出席学院成立仪式并参加揭牌。卢煜明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是港中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拓展办学规模、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重大举措。人工智能学院将汇聚全球优秀科研人员与学子,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端人才,积极推进前沿科学研究,响应国家战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
据悉,学院计划于今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拟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及人工智能哲学硕士—博士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右)为范剑青教授颁发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聘书。(受訪者供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入读须知
学校情况
学科建设
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八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
国际合作
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已与150余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5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
师资情况
截至目前,已面向全球招聘并引进了65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各国院士超4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国际计算机学会(ACM)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超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
录取原则
- 学校将综合考生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面试成绩,参考学生学习概览等报名材料,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 最低录取标准
- 中国语文科达第3级;
- 英国语文科达第3级;
- 数学科达第2级;
- 公民科达标;
- 选修科目一达第3级*;
- 选修科目二或数学延伸单元一/单元二达第3级*。
收费标准
- 学费 人民币十四万元/生·学年。
- 住宿费 人民币二千四百元/生·学年。
*备注:有意报考理科试验班的考生,选修科目须包含生物科、化学科、物理科中任意一门。
资料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简章
多元应用|成立外科微创AI机器人中心 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
13日,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学院同步成立的还有港中深医学院“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前沿研究与医疗教育及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从基础解剖学、腹腔镜技术到机器人手术的完整培训体系,帮助学生在安全的模拟环境中掌握前沿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微创技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这一发展历程体现了学校拥抱变革的决心。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将为医学院学子们打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提供宝贵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AI”持续发展。
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有一批AI领域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他们研发的AI技术已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其中,港中深青年教授朱熹团队自主研发获得教育部相关部门认可与资助的AI学术系统,其AI学术导师系统(AI-Supervisor)与云端材料加速操作系统(MAOSIC),实现了从实验设计、执行到分析的全程智能化。经测算,单台系统其年均可完成大于传统研究模式下100名博士生的等效实验工作量和1000名教授的科研指导工作量。目前AI学术导师已经拓展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领域。
特稿|拥抱AI新机遇 深港一体化谋划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创办以来,始终将人工智能(AI)作为重要学科建设,目前已成功打造了100多个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汇聚了包括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全球2%顶尖科学家在内的顶尖科研团队,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也在该校脱颖而出。此次港中深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无疑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研究注入全新的活力,也为香港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日益紧密。港中深校长徐扬生是国际知名的机器人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范剑青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广泛声誉,此前也曾在香港任教,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科研经验。这些都为香港与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香港应积极把握机遇,加强与深圳乃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因地制宜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一方面,香港可以借鉴内地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成功经验,加快构建本地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另一方面,香港可以依托自身在科研、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助力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
通过加强与湾区内地城市合作,香港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能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香港应积极投身于大湾区建设中,与内地城市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深港一体化谋划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仅是香港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来源:大公報A4:要聞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