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2025年AI科研应用将迎多模态融合爆发期
赛迪顾问:2025年AI科研应用将迎多模态融合爆发期
1月14日,赛迪顾问在北京举办“2025年IT趋势”发布会,会上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趋势洞察》报告指出,未来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报告显示,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从2025年的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5.6%。
多模态融合成AI科研新趋势
报告指出,2025年将成为多模态融合的爆发之年。其中,文生视频技术的突破尤为值得关注。这一技术突破将彻底改变内容创作方式,推动AI从单一任务处理向全方位智能交互迈进。
在科研领域,多模态融合技术将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强大的工具。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AI可以通过分析文本、图像和基因序列等多种数据类型,帮助科学家发现疾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AI可以整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加速新材料的研发进程。
AI驱动的智能驾驶与具身智能
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被列为AI应用的第一梯队领域。在智能驾驶方面,AI技术正在推动自动驾驶系统向更高级别发展。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驾驶系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道路状况和交通参与者,提高行车安全性和效率。
具身智能则将AI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使机器人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在科研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协助科学家完成危险或复杂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和安全性。
AI与行业应用加速融合
AI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科研领域,这种融合表现为AI技术与具体研究领域的紧密结合。例如,在气候科学研究中,AI可以优化气候模型,提高预测精度;在药物研发领域,AI可以加速化合物筛选,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同时,算力规模的持续增长为AI科研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预计到2025年,中国算力规模将达到369.5EFLOPS,同比增长26%。大模型和下游行业的加速融合是算力规模增长的核心推手。
未来展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多模态融合、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同时,AI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科研范式的变革,加速科技创新步伐。
然而,AI科研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质量、算法偏见和安全性等问题。未来,需要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AI伦理和安全研究,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