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体温为何下降?中医教你这样养生
现代人体温为何下降?中医教你这样养生
近年来,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发现:自19世纪以来,人类的平均体温正在持续下降。研究显示,成年人的平均体温每十年就会下降0.03℃,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已经从37℃降到了36.6℃。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更可能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体温的变化与人体的阳气密切相关。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它就像太阳一样,为生命提供光和热。当阳气不足时,体温就会下降,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出现了阳气不足的情况,这与长期处于空调环境、过度食用寒凉食物、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面对体温偏低的现状,中医提供了多种提升阳气、改善体温的方法。其中,最传统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晒背。《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也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期。晒背可以促进体内阳气的生成,有助于排出湿气和寒气,增强免疫力。
晒背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时间选择:每天9点到10点,或者17点以后,这两个时间段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并不强烈,不容易晒伤皮肤。
重点部位:着重关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所在区域,特别是大椎穴和命门穴。
晒背时长:成年人每次晒背15~30分钟为宜,老年人可适当延长,儿童则不宜超过15分钟。
注意事项:不要空腹晒背,饭后需休息半小时再进行;选择浅色宽松衣物,戴好帽子保护头部;避免涂抹防晒霜,但要注意控制时间防止晒伤。
除了晒背,中医还提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阳气:
饮食调养:春季多吃芽类食物如香椿芽、黄豆芽等,同时食用甘味食物如粳米、牛肉、枣等,有助于阳气升发。
运动养生:从冬季的“静”转为春季的“动”,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
心理调适:保持心态平和乐观,避免肝气郁结。
保暖防寒:春季气温变化大,不要过早减衣,注意保暖。
穴位保健:按摩百会、至阳、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有助于调补阳气。
嵊州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朱均权指出,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遍存在阳气不足的问题。他建议,除了上述的养生方法,还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恢复。同时,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效果。对于体温偏低的问题,我们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将其作为健康管理的一部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态以及必要的中医调理,我们可以逐步改善体温,提升阳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