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发布:焦虑症诊疗迎来新突破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发布:焦虑症诊疗迎来新突破
2023年8月,《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正式发布,这是时隔13年后的首次全面修订。新版指南在原有框架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建议。
焦虑症诊疗新进展
新版指南参照DSM-5和ICD-11精神障碍分类,将焦虑障碍分为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焦虑障碍等多种类型。在治疗方法上,指南不仅更新了药物治疗方案,还增加了中成药治疗、物理治疗和基于网络的心理治疗等新型疗法。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推荐使用阿戈美拉汀、氯胺酮等新型药物。这些药物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症状,还具有副作用小、起效快等特点。对于轻度焦虑症患者,指南建议优先考虑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基于网络的心理干预。这些治疗方法不仅方便患者随时获取,还能有效降低治疗成本。
焦虑症与军旅生活
焦虑症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还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比如参军。根据中国法律和军队规定,患有焦虑症的18岁少年通常无法通过征兵体检。《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明确指出,精神类疾病患者(包括焦虑症)不符合入伍条件。此外,军队生活高度紧张且压力较大,可能加重焦虑症状。长期分离、高风险任务及紧急情况等都可能诱发或加剧焦虑症发作。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焦虑症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得以康复。新版指南强调“全病程治疗理念”,将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通过规范的治疗,部分焦虑症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甚至实现参军梦想。
军队对心理健康的态度转变
近年来,军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以美国为例,美军自杀率居高不下,每年约有500名现役军人和6000名退伍军人因自杀而亡。这一严峻现实促使军队开始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爆炸过压安全法》和《家庭照顾者支持法》等立法措施相继出台,旨在改善军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并消除对寻求帮助的耻辱感。
然而,军队文化中的自我牺牲和忠诚观念仍然影响着军人寻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意愿。许多军人担心,如果寻求帮助,会被视为弱者或负担。这种文化耻辱感导致症状低报告率和未治疗情况,最终增加了自杀风险。
呼吁关注心理健康
新版《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的发布,不仅为焦虑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焦虑症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治疗的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同时,我们也需要为焦虑症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支持的环境,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化,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
对于有志参军的青少年来说,如果患有焦虑症,建议先积极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规范治疗和有效管理病情,未来仍然有可能实现军旅梦想。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焦虑症患者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实现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