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见成效:从兴隆县花市村看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见成效:从兴隆县花市村看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新增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6.7万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了45%以上。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农村生活污水的危害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厕所排水、厨房排水和日常洗涤用水等。这些污水中不仅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还可能夹杂着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残留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农村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翀指出,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带来多重危害:
- 影响村容村貌:污水横流、河塘黑臭严重影响村庄形象,降低居住舒适度。
- 危害健康: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引发疾病传播,威胁居民身体健康。
- 破坏生态环境: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污染地下水。
治理成效与创新模式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各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仍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花市村为例,该村创新推出了“旺季拉运”模式,成功解决了旅游旺季带来的污水处理难题。
花市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旅游村,每年5月至10月是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激增,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为应对这一挑战,花市村采取了“淡季利用、旺季拉运”的污水处理模式:
- 在旅游淡季,污水通过户内化粪池发酵后用于浇灌果树和农田。
- 在旅游旺季,农户根据化粪池容量和入住情况预约吸污车辆,将剩余污水抽转至无害化设施处理后还田利用。
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污水处理问题,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目前,承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已达到63.9%,成为全省率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地级市。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面临不少挑战。其中,资金投入不足是最大难题。由于农村污水处理站点规模小、运营费用低,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此外,技术选择和运营管理也是制约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专家建议,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政府、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多方参与:
-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运维资金保障机制。
- 村集体可利用自身资源参与污水治理,如提供土地、组织村民参与设施维护等。
- 社会资本可通过PPP模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
未来展望
四川省政协委员王成端建议,要全面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 科学规划管网布局,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污水处理方案。
- 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维护基金。
-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鼓励创新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 加强部门协同,形成治理合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村集体、企业和农民群众共同努力。通过持续投入和创新实践,我们一定能建设出更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