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酸辣粉的安全隐患:从卫生到添加剂的全方位调查
街边酸辣粉的安全隐患:从卫生到添加剂的全方位调查
街边酸辣粉的卫生隐患
2024年10月,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视频中,一位摊主竟然在公共厕所的洗手池下面,把装臭豆腐的塑料桶放在地上,然后把洗手池下面的排污管接到了桶里,这样就能收集洗手池流出来的污水了。
这一幕让不少网友直呼“辣眼睛”,原本香喷喷的臭豆腐,突然变得像“生化武器”一样让人恶心,连隔夜饭都快吐出来了。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在湖南益阳,有网民拍到一家酸辣粉摊位用脏水洗碗的视频。视频中,摊主用黑乎乎的洗碗水简单涮洗顾客用过的碗,然后直接用手抓取葱花等食材放入碗中。
除了线下路边摊,线上外卖平台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卫生隐患。今年10月,上海的桑先生对外地一家外卖加工店提出了投诉。他到店自取外卖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所谓的大厨光脚光手忙着做订单,食材有的直接放在地上,有的放在操作台上,都没有带包装,苍蝇在周围飞来飞去,地上还爬满了虫子。
预包装酸辣粉的添加剂问题
除了街边摊的卫生问题,预包装酸辣粉也存在添加剂超标的隐患。近期,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就因酸辣粉铝残留量超标而被曝光。
打假博主指出,良品铺子的酸辣粉中铝残留量高达每公斤27.2毫克,远超国家调研的平均数据。对此,良品铺子回应称产品中没有使用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铝是红薯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自然吸收的。
然而,根据国家的调研数据显示,红薯中的铝本底含量平均值是每公斤20.4毫克,这个量在做成淀粉之后几乎就检测不到了。而良品铺子的酸辣粉中红薯淀粉排在配料表第四位,用量比例很小,照常理来说几乎是检测不出铝残留的。
街边小吃卫生问题频发的原因
街边小吃卫生问题频发,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摊贩为了节省成本,不顾食品安全,甚至漠视消费者的健康。
监管难度大:路边摊数量众多且流动性大,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相关部门对路边摊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
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部分消费者认为路边摊价格低廉,对卫生问题不予追究,甚至认为“一分钱一分货”。这种观念让一些经营者更加肆无忌惮地违规操作。
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
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在积极行动。以沈阳和大连为例:
沈阳中街头条胡同: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每日进行6次例行检查。在客流量高峰期,组成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伍维护秩序与安全。对每家商户的卫生标准进行严格把控。
大连西安路:开展现制现售饮品专项整治行动,对橙汁、蔬菜汁等鲜榨类,豆奶、咖啡、奶茶等冲煮类,以及通过自动饮料机制售的饮品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抓源头、抓过程、抓配送,全方位规范市场秩序。
消费者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面对街边小吃存在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选择正规摊位:尽量选择有固定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的摊位。可以优先考虑那些有市场监管人员检查记录的摊点。
观察卫生状况:在购买前仔细观察摊位的卫生状况,包括食材存放、加工过程、餐具清洁等环节。避免购买卫生条件明显不达标的食品。
理性对待低价:不要单纯追求低价而忽视食品安全。如果价格过于低廉,很可能是成本控制在卫生环节上。
保留消费凭证:在购买时索要并保留消费凭证,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增强维权意识: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不要忍气吞声,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街边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实惠的价格,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经营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这道风景更加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