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的就是世界的!征服南北味蕾的哈尔滨锅包肉,已进化到万物皆可“锅包”……
“尔滨”的就是世界的!征服南北味蕾的哈尔滨锅包肉,已进化到万物皆可“锅包”……
如果用一道菜来讲述一段历史
彰显一座城市的魅力
那么在哈尔滨
这道菜便是
锅包肉
酸甜可口,外酥里嫩,
食相南北皆宜
……
在哈尔滨
你很难再找出一道菜
与哈尔滨开放包容、热情爽朗的
城市底色与个性如此相得益彰
中央大街一家外售档口前,排满了前来购买锅包肉“小吃装”的游客。这个档口,一天最多能卖出600余份锅包肉。
“在哈尔滨,饭店只要有炒菜的灶台,基本就有锅包肉”,冰城锅包肉在“调和”全国人民味蕾的同时,也通过不断创新升级,呈现万物食材皆可“锅包”的发展态势。
哈尔滨旅游从“一季火”变为“四季红”,锅包肉正成为游客争相打卡品尝的菜品之一。人们通过品尝锅包肉,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锅包肉,一座城市的饮食底气
哈尔滨“锅包肉指数”有多高?看市场“卷”的程度就能知道。
记者在大众点评内搜索“锅包肉”发现,不仅大大小小的东北菜馆、大众熘炒饭店、高档酒店能提供锅包肉菜品,就连铁锅炖、饺子馆、盒饭店也都有这道东北菜,且好评不断。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一期大众点评榜单中的东北菜热门榜中,饭店老厨家位列第一,推荐理由正是锅包肉。
道里三道街的老厨家旗舰店内,中午饭口还没到,这里已经坐满了食客。“几乎桌桌都点了锅包肉,我们还推出了小份锅包肉,尝鲜、解馋的顾客很多。”百年老店老厨家第四代传承人郑树国告诉记者,现在食客品尝锅包肉已经形成常态,该品牌在全市各门店和外卖档口每天累计售出上千份锅包肉。食客张先生说,“我每周都会和家人来吃一次,就是馋这个味,百吃不腻。”
哈尔滨锅包肉群众基础广泛,一些餐饮企业顺势走进社区,零距离提供锅包肉外卖。
每逢周末,道里区欧洲新城小区门前,满汉楼支起帐篷,现场烹制售卖锅包肉,前来购买的居民很快就能排起长队。“满汉楼从2020年开始进社区现场烹制锅包肉等家常菜,居民对锅包肉的消费需求旺盛,最火爆的时候现场得拿号排队。” 黑龙江满汉楼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康维告诉记者,随着这几年夜市档口的销售,满汉楼的锅包肉火爆出圈,全市各门店、外卖摊位一年能销售超过30万份锅包肉。
锅包肉也“现身”菜市场、夜市等场所,成为新晋小吃。
图源:小红书ID柠檬气泡水
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除了马迭尔冰棍、烤红肠,“小吃装”锅包肉成为游客“新宠”。在道里菜市场,锅包肉摊位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几乎全天都需要排队购买。“旅游旺季期间,一个锅包肉摊位一天能卖出400余份锅包肉,市场每天都要延时闭店,等候排队购买锅包肉的顾客离店。”道里菜市场总经理孙书才说,目前道里菜市场已有3家锅包肉小吃摊位,未来还将引进知名餐饮企业,提高锅包肉小吃的供给能力和品牌度。
在“尔滨”,万物皆可“锅包”
某种程度上,锅包肉是一道体现哈尔滨中西合璧城市文化的美食。这道菜在哈尔滨餐饮市场中的发展与创新,至今仍在持续。
郑树国
“锅包肉源自北京鲁菜焦炒肉片,将原来的咸鲜口变成了更适合外国人口味的酸甜口。”哈尔滨锅包肉传承人、老厨家第四代传承人郑树国告诉记者,其太爷爷郑兴文在对味道进行创新改良的同时,还将原本“3厘米×5厘米”大小的肉片改良成“5厘米×8厘米”的“牛排块”,“这样更便于外国人用刀叉分餐食用。”郑树国表示,今年,他准备将锅包肉的演变历史加入老厨家饮食文化博物馆中,更好地传承城市饮食文化。
为迎合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郑树国也坚持菜品创新。“玫瑰锅包肉”便是其中之一。郑树国将玫瑰酱添加到锅包肉中,使菜品保留原有的酸甜酥脆,又做到色泽玫红、花香浓郁。“这道菜起初只是作为节日菜提供,因为很受消费者喜欢,现在已经成为店里的常规菜品。”
玫瑰锅包肉
在群力远大购物中心好百客超市内有一家专做锅包肉的档口,其制作的黄桃锅包肉将传统锅包肉与黄桃罐头相结合,非常受小朋友和“80后”消费者的欢迎。道里菜市场年初引进了水果锅包肉制作摊位,蓝莓、桃汁、火龙果等口味的锅包肉也很受消费者欢迎。
记者走访市场还发现,为了满足食客的需要,餐饮企业还在食材上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有锅包素、锅包牛肉、锅包鸡肉,还有锅包鱼。
锅包鳇鱼
位于松北区的福成厚江鱼壹号,是一家主打全鱼宴的餐饮品牌,店内的锅包鳇鱼是招牌菜。“我们选取鳇鱼脊背部位八斤左右的鱼肉进行烹制,每天限量供应,顾客需要提前预订,现在基本每天都会订满。”福成厚餐饮集团销售总监郭静思告诉记者,锅包鳇鱼是全鱼宴传承菜品中的一部分,由锅包肉演变而来。
眼下,“哈尔滨锅包肉”正产业化发展。据黑龙江满汉楼饮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满汉楼在道里区建成了6000多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厂,将锅包肉通过创新技术做成预制菜,销往全国各地。“预制锅包肉虽然是冷冻食品,但加热后吃起来和饭店做的味道、口感差不多。”
打卡城市“招牌菜”,南北“味蕾”共奔赴
随着哈尔滨从“一季火”到“四季红”,城市地标美食锅包肉也同“尔滨”一起火爆出圈。恋上“尔滨”的全国游客,以实际行动持续演绎着“味蕾奔赴”的故事。
如今,哈尔滨锅包肉已经成为本地人及游客常吃、必吃的东北菜,街头小馆子里点这道菜的顾客也络绎不绝。“00后”小陶是来自广州的哈工大在校生,受到“尔滨”热潮的带动,她经常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旅游攻略,其中就有学校附近锅包肉餐厅推荐。“在哈尔滨,好吃的锅包肉实在太多了,保准一吃一个不吱声,真的可以封神了。”小陶在一篇推文中写到。
来哈尔滨旅游的广东游客吴先生手机里收藏了好几篇冰城旅游攻略笔记,几乎所有攻略都建议游客一定要品尝哈尔滨锅包肉。“我刚办理完入住,就出来找锅包肉吃了,攻略里有不同的品牌商家,我准备每一家都吃一遍,回去我也做一份攻略。”吴先生边说,边走进中央大街副街内一家小餐馆。
来自山东的游客魏女士刚刚结束在哈尔滨的行程,准备返程。“我发现了一些宝藏小店,锅包肉做得很好吃。”魏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品尝到最正宗的锅包肉,她出门前做了很多功课,不仅对饭店有所了解,连具体的味道都有研究:“一上来先呛你一口,闻着酸吃着甜,细细品尝还有点咸,外观色泽金黄,口感外酥里嫩等等。”后来魏女士发现,在哈尔滨,无论是街边小摊、胡同里的小馆子,还是知名餐饮,做的锅包肉都很好吃,不愧是哈尔滨的一张美食名片。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