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米尔顿·艾立克森教你释怀:从心理学到东方智慧的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米尔顿·艾立克森教你释怀:从心理学到东方智慧的启示

引用
网易
14
来源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NUK90B0524PA1O.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9A09G8300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8924
4.
https://m.sohu.com/a/786270415_121123709/?pvid=000115_3w_a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8A0A20M00
6.
https://www.sohu.com/a/787852266_121729708
7.
https://zh.wikibooks.org/zh-sg/%E8%B6%85%E6%99%AE%E9%80%9A%E5%BF%83%E7%90%86%E5%AD%A6/%E7%A4%BE%E6%9C%83%E5%BF%83%E7%90%86%E5%AD%B8
8.
http://www.cuimian88.com/detail?id=95
9.
http://www.clewo.com.cn/zhishi/62596.html
10.
https://zh.wikibooks.org/wiki/%E8%B6%85%E6%99%AE%E9%80%9A%E5%BF%83%E7%90%86%E5%AD%A6/%E7%A4%BE%E6%9C%83%E5%BF%83%E7%90%86%E5%AD%B8
11.
http://www.chinaeduol.org/news/202405/7373.html
12.
http://xinlingkj.com/xlzx/131.html
13.
http://www.psy007.com/index/content/detail/id/5454.html
14.
https://www.lotus.org.tw/publication-article/1253

“你们当初结婚是为了无休无止的争吵吗?”著名心理学家米尔顿·艾立克森曾对一对经常吵架的夫妇提出了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句话不仅让那对夫妇陷入了沉思,也道出了“释怀”这一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01

东方智慧中的释怀之道

在东方哲学中,释怀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智慧。佛教认为,人之所以痛苦,源于“贪、嗔、痴”三毒,而释怀正是解除这些痛苦的良方。

放下执念,回归自我

佛教强调“无我”的观念,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自我及其欲望。释迦牟尼佛曾说:“执着是痛苦的根源。”当我们学会放下这些执念,就能够更加自在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放下不再是失去,而是重新获得一种自由,让我们回归真实的自我。

接受无常,拥抱变化

在佛教中,“无常”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它们都不会永久存在。接受这一点,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起伏。正如佛教经典所述:“一切法皆是无常,皆是苦,皆是无我。”这种认识让我们能够在失去时不至于绝望,而在获得时保持谦卑。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拥抱变化,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新开始。

释怀过往,开启新生

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过往的经历,有些可能充满了快乐,而有些则留下了伤痛。佛教教导我们,通过修行和反思,我们能够释怀这些过往。释怀不是遗忘,而是接受与理解。正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我们不再被过去的经历所困扰,才能以更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机遇与挑战。

02

从心理学视角理解释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释怀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调节能力。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无法释怀会导致多种心理和生理问题。

情绪困扰与自尊下降

被社会排斥或受到伤害时,人们往往会经历负面情绪,如悲伤、焦虑、愤怒和抑郁。这些情绪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导致自尊心下降,使人对自己产生怀疑。

生理反应与健康影响

负面情绪还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压力荷尔蒙增加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更容易生病。

行为层面的影响

在行为上,人们可能会选择逃避社交、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增加对酒精和药物的依赖。这些行为虽然能暂时缓解痛苦,但长远来看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03

实践中的释怀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释怀呢?结合东方智慧与现代心理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冥想与正念

冥想是佛教中常用的修行方法,现代心理学也证实了其有效性。通过冥想,人们可以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绪,而不是被它们牵着走。这种“正念”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纳现实,减少内心的冲突。

认知重构

艾立克森在咨询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是帮助来访者重新解读过去的经历。例如,将失败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自责的理由。这种认知重构能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达到释怀的效果。

倾诉与表达

有时候,释怀需要一个释放的过程。找一个信任的人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不仅能减轻心理负担,还能获得新的视角和建议。

培养感恩之心

弘一法师曾说:“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培养感恩之心,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能帮助我们从执着中解脱出来。当我们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时,内心的烦恼自然会减少。

04

结语:在放下中重生

释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勇气和智慧。但正如艾立克森所说:“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学会释怀,就是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真正学会释怀时,就会发现,生命中原本就有无数重新开始的机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