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荒漠到粮仓:河西走廊如何实现水土高效利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荒漠到粮仓:河西走廊如何实现水土高效利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62093.html

河西走廊,这片位于干旱区的重要地域,绿洲是其农业发展的核心依托与关键国土空间。近年来,众多科研团队与农业机构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深入分析水土资源生产能力与作用机制,积极探索提升水生产力的有效策略,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发展现状

河西走廊的绿洲在干旱区农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性的关键。然而,这里的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其降水量极为稀少,大部分区域年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水资源主要依赖祁连山区,却需兼顾生态屏障、农业生产以及城市生态用水等多方面需求,人水矛盾异常尖锐。

尽管过去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当前农业灌溉水生产力依旧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虽有上升趋势,可玉米产量却存在波动甚至下降现象,这与化肥使用量减少等因素紧密相连。同时,节水灌溉技术虽降低了单位面积用水量,可耕地质量普遍不高,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绿洲耕地有机质含量和田间持水量普遍偏低,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据相关研究,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从 5.03g/kg 增加到 11.49g/kg 时,玉米产量能提升 46.10%,可见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关系密切。

提升水生产力的关键策略

为应对现状挑战,提升水生产力成为关键任务,主要有以下重要策略。

其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增加土壤有机质输入。像一些长期坚持秸秆还田的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上升,农作物生长状况显著改善,产量也随之提高。这些措施不仅能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升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还能在不增加水资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作物产量。

其二,增强土壤持水力,由于土壤有机质与田间持水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同时,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如深耕、改良土壤质地等也能有效增强土壤持水力。比如部分试验区域经深耕和添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孔隙度改善,田间持水量提高,农作物在干旱时能更好利用土壤水分,减少灌溉水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三,保护灌漠土资源,灌漠土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重要支撑,其形成缓慢,在绿洲垦殖初期的 50 - 70 年,土壤有机质和持水率增加均较慢。所以应尊重绿洲化规律,建立 “优先保护、兼顾开发” 的灌漠土耕地资源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将有较好生产力的灌漠土耕地转化为非耕地,根据土壤状况确定优先改良的土壤,尤其是表层有机质含量 1.0% - 1.8% 和田间持水量 20% - 25% 的土壤,严格限制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对灌漠土的侵占,以保障绿洲农业稳定发展。

酒泉市农科院的实践成效

酒泉市农科院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研究与实践方面成绩斐然。在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针对水分利用效率低、粮经作物丰产提质增效不显著等问题,积极探索多种玉米种植模式,如等行距、宽窄行、宽膜三行等,种植豫单 1851、先玉 1611、MC877、沃玉 3 号等品种。

今年 4 月底播种,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测产时,随机选取先玉 1611 玉米地,经称重、脱粒、测量出籽率和水分含量,实测亩产达 1239.3 公斤,相比农户传统种植模式增产 12.6%,这表明优化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此外,以甜瓜、制干辣椒为指示作物探索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也成果丰硕。

甜瓜筛选出平作单行栽培模式,亩产量可达 2464.13 公斤,且 Vc 含量、糖分、酚酸等综合品质优良;制干辣椒筛选出宽膜三行栽培模式,亩产量可达 900 公斤。

并且,酒泉市农科院将玉米的栽培模式、保蓄水产品和抗旱品种进行集成,总结出河西灌区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通过适时、适量精准滴灌,在保障稳产、高产的前提下实现节水 30% 以上,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未来发展的综合举措

在地表水配置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深入开展水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详细了解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各用水户的实际需求。例如,组织专业的水利勘察团队,对河西走廊的河流、地下水等水源进行全面监测,建立起精确的水资源数据库。

基于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调配计划,优先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对于新开垦地段,不仅要依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其对有机质含量丰富河水的需求量,还需规划好输水渠道和灌溉设施的建设,确保河水能够精准送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门的土壤改良专项资金。一方面,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土壤改良材料和技术,并在农田中进行示范推广。比如,开展新型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产品的试验田项目,对比不同产品对灌漠土的改良效果。

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土壤改良方法和农田管理技巧。通过举办土壤改良技术培训班、田间地头的现场教学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操作技能。

为了支持土壤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发,政府和相关科研部门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投身到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研究中来。例如,与高校联合建立农业科研实验室,开展关于土壤肥力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作物抗逆性品种选育等多方面的课题研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议,促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在河西走廊的交流与应用。同时,对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丰厚的奖励,激励更多创新成果的产生。

引导农民合理布局作物类型和优化作物结构也至关重要。农业部门应组织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深入到各个乡村,为农民提供详细的作物种植规划建议。根据当地的土壤酸碱度、肥力状况、气候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推荐适合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

在土壤肥力较高、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引导农民种植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或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在土壤条件较差、干旱缺水的地区,推广耐旱耐瘠薄的特色作物品种。并且,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价格动态、供需关系等信息,帮助他们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种植计划,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