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信网络诈骗1.2亿元 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1.2亿元 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件令人震惊:被告人王某华伙同他人实施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以网络赌博的形式骗取钱财累计1.2亿余元,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这起案件是跨国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奥多”公司实施的系列诈骗案之一。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王某华先后担任该公司运营部、推广部主管,通过在后台阻止参赌人员提现等方式实施诈骗。为逃避打击,他还3次非法出入国境,组织40余人使用虚假的出入境事由出入国境。据统计,该犯罪集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共骗取钱款达1.2亿余元,王某华个人非法获利480万元。
这起案件的判决彰显了我国司法机关严厉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依法从重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和境内协同犯罪,重点打击犯罪集团及其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和骨干成员。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有组织化趋势明显:诈骗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呈现出多行业支撑、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精细化分工、跨境式布局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征。
境外诈骗窝点呈现园区化特征:在一些东南亚国家,高峰时活跃的电诈园区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部分园区在管理控制成员过程中,大肆实施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组织卖淫、强奸等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其严重。
犯罪工具不断升级: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智能、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讯网络和转账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不断加剧。
诈骗手法加速翻新:诈骗集团紧跟国内社会时政民生热点,针对不同群体,根据非法获取的精准个人信息,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面对严峻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形势,我国司法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坚持总体从严:从定罪量刑、法律适用、政策把握、财产处置等各方面,全面落实从严惩治要求。
解决实践难题:针对跨境犯罪集团难以查证每名成员具体对应犯罪数额的难题,规定了新的认定方式。
强化追赃挽损:全面调查、审查跨境犯罪集团及其成员的财产状况,依法及时查询、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账户资金、房产、车辆、贵金属等涉案财物。
区别对待、宽严并用:根据行为人在犯罪集团中的不同地位作用,规定不同的刑事责任,对确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人员,以及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依法从宽处理。
这起案件的判决再次警示我们: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虽然手法隐蔽、危害严重,但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同时,也提醒广大民众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薪招聘”和“网络赌博”等虚假信息,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