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救助,企业如何扛起社会责任?
宠物救助,企业如何扛起社会责任?
随着宠物在现代生活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宠物行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企业作为宠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追求经济效益,还应当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参与宠物救助和保护工作,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建立宠物收容所和救助站,为流浪宠物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推动立法和设立奖励机制,促进宠物福利的改善,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宠物救助: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领域
近年来,宠物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已达5928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然而,在宠物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流浪动物问题也日益严峻。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统计,全国流浪狗数量高达4000万只,流浪猫数量同样惊人。面对这一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参与宠物救助,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参与宠物救助的具体方式
企业参与宠物救助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设立专项基金和开展具体项目
一些企业选择设立专门的公益基金,用于支持宠物救助项目。例如,名创优品成立了“小动物保护公益基金”,并联合它基金推出“流浪狗变身搜救犬”项目。该项目从流浪动物救助基地挑选潜力犬只,资助它们接受专业训练,最终成为合格的搜救犬。首只受资助的流浪狗“子满”已经成功完成训练,未来将参与抗震救灾等应急救援工作。
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作为宠物医疗行业的龙头企业,新瑞鹏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流浪动物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在“冬姜计划”旧衣换粮公益行动中,新瑞鹏在广州的5家宠物医院被设为打卡点,吸引爱宠人士参与线下活动。同时,该集团还积极参与TNR(Trap-Neuter-Return)绝育计划,目前已有近700家宠物医院为该计划提供专业医疗支持,每月在全国85个城市提供1500多个免费绝育名额。
ESG报告与企业治理
天元宠物发布了中国宠物行业上市公司首份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标志着ESG管治理念开始向宠物行业渗透。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产品质量、创新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环境管理和公益事业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ESG观察普遍认为,企业规模与ESG表现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业务收入水平更高、品牌影响力更大的企业普遍表现更好。
案例分析:企业的创新实践
名创优品:创新救助模式
名创优品的“流浪狗变身搜救犬”项目开创了国内先例,为流浪动物救助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项目不仅帮助流浪狗找到了新的归属,还为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培养了专业力量。此外,名创优品还通过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线下领养活动,倡导“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的开展。
新瑞鹏:发挥专业优势
新瑞鹏集团依托其庞大的医疗网络,为流浪动物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从免费医疗服务到TNR绝育计划,再到导盲犬体检项目,新瑞鹏充分发挥了其在宠物医疗领域的专业优势。据统计,该集团已累计发放免费体检券约1300张,近三年已为导盲犬体检约450次,展现了企业对动物福利的持续关注。
天元宠物:产品与文化的结合
天元宠物在ESG报告中展示了其独特的宠物友好企业文化。该公司设立了“产品体验官”制度,让小猫、小狗等成为公司的“毛茸茸的明星员工”,通过它们的真实体验来改进产品设计。同时,公司还打造了宠物文化厅,支持员工带宠物上下班,营造了人宠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尽管已有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宠物救助,但整体而言,宠物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行业ESG评分普遍不高,部分企业的公益行动流于表面,缺乏持续性和深度。要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宠物救助责任,需要:
建立行业统一标准:制定宠物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
加大资源投入:鼓励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增加对宠物救助项目的资金支持。
创新救助模式: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探索更多元化的救助方式,如新瑞鹏的医疗支持、名创优品的搜救犬培训等。
加强公众教育:通过科普和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公众对动物福利的理解和关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参与宠物救助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认同感的重要途径。随着宠物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企业加入到这一有意义的事业中来,共同为改善流浪动物的生活条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