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岳阳楼记》里的“景明”:从自然景象到人文精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岳阳楼记》里的“景明”:从自然景象到人文精神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8%E8%A7%81/1534477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98%E5%BA%9C/2977840
3.
https://www.sohu.com/a/814024575_121921560
4.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736789/
5.
https://www.sohu.com/a/814024874_121921560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4A02UGM00
7.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5%B2%B3%E9%99%BD%E6%A8%93%E8%A8%98
8.
https://m.cngwzj.com/pygushi/SongDai/48539/
9.
https://afterschool.com.hk/blog/312-dse-%E4%B8%AD%E6%96%87-%E5%B2%B3%E9%99%BD%E6%A8%93%E8%A8%98-%E8%AA%9E%E8%AD%AF/
10.
https://m.qidian.com/ask/tqbxawztugtvx
11.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24/03/488638.html
12.
https://k.sina.cn/article_5972948369_p16403f591027006mgx.html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的一幅洞庭湖春日美景。这里的“景明”二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01

创作背景与目的

《岳阳楼记》写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时年58岁。当时,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贬至邓州。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邀请范仲淹撰写此文。范仲淹虽未亲临岳阳楼,但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对洞庭湖的了解,创作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02

“景明”的古义与今义

在《岳阳楼记》中,“景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根据古汉语释义,“景”常指日光,“明”则表示明亮。因此,“景明”在这里形容的是阳光明媚的景象。这种解释在文中得到了印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描绘了一幅春日阳光照耀下,湖面平静无波的美好画面。

而在现代汉语中,“景明”多指景色明亮,也可用于人名、地名等。如北京有景明园路,公司名称中也有“景明”二字。这种用法的演变,反映了语言随时间的变迁。

03

“景明”的深层内涵

“景明”一词,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凝结着范仲淹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范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正是他追求的境界。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湖面波光粼粼,天光云影共徘徊,象征着一种和谐、宁静的理想状态。

这种理想状态,与范仲淹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始终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即使遭遇贬谪,也从未放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种精神,正是“景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

04

“景明”的文化价值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景明”一词的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发展历程。从古汉语中的“日光”之意,到现代汉语中更广泛的用法,体现了语言的动态性和生命力。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景明”所蕴含的自然美学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文化价值,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景明”一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范仲淹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凝结着一位政治家的理想追求。通过解读“景明”,我们得以窥见范仲淹的精神世界,感受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