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抗战中的道士英雄:李本纯、李圆通、田信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抗战中的道士英雄:李本纯、李圆通、田信良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08623936_121198799/?pvid=000115_3w_a
2.
https://m.163.com/dy/article/J93QU5NT05562BI4.html
3.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72559060836581925/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4%BA%91%E8%A7%82
5.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75792703121998372/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3%E6%95%99
7.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75369194675782156/
8.
http://huanggang.zhongguolaoqu.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3&id=66994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9%81%93%E6%95%99%E5%8F%B2
10.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4/10/12/ARTI1728704162488326.shtml

“乱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归隐深山。”这句流传已久的诗句,道出了中国道教徒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担当与选择。在抗日战争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里,无数道士走出深山古观,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洪流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位道士的抗战故事,感受他们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

01

武当道士李本纯:从隐居到牺牲

1938年,武当山深处,一位道士正在打坐修炼。他就是李本纯道长。然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李本纯再也无法平静地修炼了。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下山抗日!

李本纯首先做的,是传授百姓武术。他深知,只有让乡亲们学会自保,才能在日寇的暴行中生存下来。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渐渐掌握了基本的防身之术。但李本纯并不满足于此。他带着弟子们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了一名功夫教员。

在军中,李本纯不仅传授战士们武术,还经常参与战斗。他的弟子们也大多牺牲在与日寇的战斗中。最终,在一次日军的轰炸中,李本纯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这位曾经隐居山林的道士,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02

李圆通:狼牙山下的救护者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有这样一位道士,他不仅自己投身抗战,还把整个道观都变成了八路军的后方基地。他就是李圆通道长。

1941年,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摧毁八路军总部。在这危急时刻,李圆通带领道观的弟子们毅然下山,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他们为八路军挖山洞、藏粮食、修筑工事,还承担起了救治伤病员的任务。

最令人称道的是,李圆通还救下了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1941年9月,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英勇跳崖。其中三人壮烈牺牲,另外两人被树枝挂住幸存下来。正是李圆通道长发现了他们,并进行了精心救治,才让他们转危为安。

03

田信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创建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将魔爪伸向了东北大地。在山东蓬莱的一个渔村,一位道士再也坐不住了。他就是田信良道长。

田信良毅然下山,开始组织抗日队伍。他与另一位道士王子仁一起,在闾山老爷岭一带拉起了一支300余人的队伍。他们保护贫苦百姓,多次阻击日寇。在田信良的努力下,这支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到1932年3月,已经扩充到了3000余人,成为了一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力量。

然而,英雄的结局却异常悲壮。在一次筹集物资的行动中,田信良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日寇的严刑拷打,他高唱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最终壮烈牺牲。

04

道教精神:爱国爱教,与国同在

李本纯、李圆通、田信良,这三位道士只是抗战时期道教徒的一个缩影。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无数道士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走出深山,投身抗战。他们有的提供情报,有的救治伤员,还有的直接参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爱教”。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不禁感慨万千。这些道士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无论是在深山古观中修炼,还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始终与国家同在,与民族同在。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

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