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农村丧葬文化:为何起棺前一定要“摔盆”?5大件一定要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农村丧葬文化:为何起棺前一定要“摔盆”?5大件一定要懂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UFU12F0545MJC6.html

在中国农村的丧葬文化中,"出殡5大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元素。从灵幡到丧盆子,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其中,"摔盆"这一习俗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好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些传统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说到民间的一些习俗,人们往往会想到农村。
因为与城市相比,农村对很多习俗文化保存的更完整,传承的更好。
这其中,就包含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礼仪,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文化仪式,向来比较隆重。
尽管时代发展到如今,很多繁文缛节的习俗都被人们取缔或者弱化,但是“白事”的步骤依然很受重视。
在农村,办丧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人们十分重视。尤其是出殡的时候,更是不能马虎。
尤其是“出殡5大件”,一个都不能少。这5大件,分别是:幡儿、牌儿、棍儿、罐儿、盆儿。

所谓“幡儿”,就是“灵幡”,也称为招魂幡,一般由孝子扛着。
幡上常写“莲花朵朵开,西方接引来”等字样,这种幡通常也是分男女的。
幡底的裁剪男为圆形,代表乾,为天;女为方形,代表坤,为地,取“天圆地方”之意。
对于扛幡的孝子,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家族的长子,没有长子选次子,没有子嗣选血缘最近亲的侄子。
另外,打幡也有讲究,“父死以左手打着、母死以右手打着”
所谓“牌儿”,即灵牌,棺椁入土前供奉的临时名讳纸牌。
棍儿,俗称“哭丧棒”,主要是防止孝子因过分悲伤昏厥,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罐儿,又称宝瓶,一般放在棺柩的前坐上。这个罐儿的习俗,现在很多地方的习俗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天后的坟钱“瓦罐垒灶”。

最后一个盆儿,俗称“老盆”,也叫吉祥盆、阴阳盆、丧盆子,是这5件物件里最重要的一件。
这个盆,是灵前祭祀烧纸时的瓦盆,亲朋好友前来祭祀烧纸,都是在这个盆里烧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所谓的“丧盆子”,在它的底端都留有一个小眼。
相传这个盆子就是逝者再投胎过奈何桥时喝孟婆汤用的器皿,喝了孟婆汤就忘记了前世的一切。
而留一个眼,就是为了在喝孟婆汤的时候,能够漏出一部分,寄托了世间的亲人希望逝者记住这一世的愿望,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不舍。
也有的地方,会在出殡的前一夜,由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起在盆上钻眼,每人钻一个。
到了第二天,出殡的时候,由长子将这个盆摔碎,然后才能起棺。
和扛幡儿一样,长子去世,则由次子完成,次子去世或没有子嗣,则由最近亲的侄子等人完成。
在摔盆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一次摔碎,不能重复第二次。并且还要摔得越碎越好。
为了保证能够一次摔碎,有时候还有人专门会准备一个大石头,摔在石头上,必碎无疑。
如果不巧的是一次没有摔碎,摔盆者不能重复第二次,必须由抬棺者上前去踩碎,也是要踩的越碎越好。因为这样,人们才觉得最为吉利。

关于为什么要“摔孝盆”,民间主要流传着两种说法。
有不少人觉得,这种盆就是死者吃饭的锅和碗,将它摔碎了,也就说明她在这个世上了无牵挂了,让她安心的走,安心的去另外一个世界生活。
还有人认为,这是为了避免死者在奈何桥上喝迷魂汤,所以把它摔碎了。
这个盆是装迷魂汤的工具,就用这种方式让死者不要忘记世上还有家人在,尽量保佑家人安康。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