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书法趣闻:王羲之的春联与唐寅的除夕诗
春节书法趣闻:王羲之的春联与唐寅的除夕诗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春联屡次被盗,他如何巧妙应对这一难题?明代才子唐寅在除夕夜创作了哪些书法佳作?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书法家们的春节故事。
王羲之的春联趣闻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书圣”。有一年春节前夕,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当时正值年终岁尾,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家人将其贴在大门两侧。次日,对联不见了,有人在夜里揭走了。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已经有很大的名气,若说“一字千金”,那王羲之的一副对联价值上万了。 对联被揭走,王羲之就提笔再写了一副,又让家人再贴出去。这次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写一副丢一副,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可怎么办呢? 王羲之琢磨一下,含笑提笔,很快写就一副新对联。这次,他没有让家人马上把对联贴出去,而是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初一清早,对联不但还贴在自家门口,还吸引了许多街坊来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原来,昨天贴出对联后,夜里果然又有人偷偷摸摸想要揭走对联。月色朦胧,那人乍一看,这王羲之怎么写了这样的一副不吉利的对联: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贴对联就是求个吉利,这不太吉利的八个字,就算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亲笔,那也不敢贴门上啊。于是偷对联的人改变主意,扫兴撤退。 围观的街坊对王羲之写出这样的对联也大为不解,所以才聚集在王羲之家门口议论纷纷。等到王羲之拿出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对联贴好,众人立即明白过来了。 贴好的完整对联写着: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街坊看了,纷纷拍手称赞:王羲之不但书法妙绝,还才识过人。
唐寅的除夕创作
明代才子唐寅,字伯虎,是“吴门四才子”之一。他的书法、绘画和诗词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在除夕之夜,唐寅创作了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除夕诗卷》。
这幅作品纵29.5厘米、横219厘米,共19行、60个字,字径足有9cm。诗中写道:“除夕。紫烟塞屋罐鸣汤,两岁平分此夜长。鬓影鬅鬙灯在壁,壮图牢落酒浇肠。命临磨蝎穷难送,饭有溪鱼老不妨。扫地明朝拜新岁,吴趋且逐绮罗行。唐寅”。
《除夕诗卷》的书法风格深受赵孟頫、苏轼、李邕等人的影响,法度严谨、笔笔不俗。其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自然饱满,结字以横取势、舒展开张,展现了唐寅深厚的书法功底。这幅作品于清代流入日本,2017年在株式会社东京中央拍卖春拍场上震撼面世,最终由天津博物馆高价购得,重回祖国怀抱。
春节与书法艺术
王羲之和唐寅的春节书法趣闻,展现了古代书法家们在春节期间的创作特点。他们不仅通过书法表达对新年的祝福,更将个人的情感与才学融入作品之中。这些流传至今的佳作,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王羲之的春联趣闻到唐寅的除夕诗卷,我们看到了书法艺术在节日氛围中的独特魅力。这些故事和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书法家们的才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