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火灾逃生,如何科学保护呼吸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火灾逃生,如何科学保护呼吸道?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8499061_121654133
2.
https://amr.ahsz.gov.cn/ztzl/gg/195226781.html
3.
https://www.draeger.com/zh_cn/Productfinder/rescue-and-escape/escape-respirators-hoods
4.
http://cqfj.gov.cn/sy_168/bmjz/202501/t20250124_14207672.html
5.
https://www.iqair.com/tw/newsroom/hidden-dangers-of-urban-wildfire-smoke
6.
https://www.ningguo.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314137.html
7.
http://www.jiangle.gov.cn/hdjl/hdzsk/ajj_12619/202411/t20241107_2075771.htm
8.
http://www.br-cn.com/static/content/news/br_news/2024-09-13/1284240382909505608.html
9.
http://www.kaijiang.gov.cn/xxgk-show-69401.html
10.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da0335e4b0fd5dc7178097.html
11.
https://www.miluo.gov.cn/25221/25245/25247/content_2241666.html

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确保生命安全的关键。据统计,在火灾死亡案例中,高达80%的人是因为吸入有毒烟雾而窒息身亡。因此,在火灾逃生过程中,科学地保护呼吸道至关重要。

01

火灾烟雾的危害

火灾产生的烟雾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毒害性: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的含量往往超过人体能承受的极限,可导致中毒死亡。

  2. 缺氧:火灾现场氧气含量会急剧下降,当氧含量降至6%时就可能致人死亡。实际火灾中,着火房间的氧含量有时会低至3%。

  3. 高温:烟气温度极高,可达数百至上千度。人在65度以上的环境中就可能受到伤害,120度时15分钟内皮肤就会遭受不可逆损伤。

  4. 减光性:烟雾会遮挡光线,降低能见度,使人难以辨识方向,增加逃生难度。

  5. 恐怖性:浓烟和烈火会引发恐慌,影响人的判断力,甚至导致失去理智。

02

科学保护呼吸道的方法

在火灾中,保护呼吸道是提高生存几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

  1. 使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这是最有效的防护装备,能过滤一氧化碳、烟雾等有害物质。选择时要注意产品必须通过CCC认证,使用时要确保密封良好,一般可提供30-90分钟的保护时间。

  2. 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没有专业设备,可用湿毛巾折叠多层捂住口鼻,尽量阻挡烟尘和有害气体。但这种方法效果有限,只能作为临时措施。

  3. 低姿前行:由于热烟气会上升,贴近地面的空气相对清洁,因此逃生时应尽量保持低姿势,最好能匍匐前进。

03

其他实用逃生技巧

除了呼吸道保护,以下几点也非常重要:

  1. 及时报警:发现火情立即拨打119,准确报告起火地点、火势情况等信息。

  2. 选择正确逃生路线:如果房门把手已烫手,说明火势已到门外,此时不应开门,应在室内等待救援。不要使用电梯,应通过楼梯逃生。

  3. 减少皮肤暴露:尽量用湿衣物包裹身体,防止高温灼伤。

  4. 保持冷静:不要大声呼喊,避免吸入更多烟雾。在安全地点等待救援时,注意观察伤员情况,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

04

日常准备与预防

  1. 配备消防设备:家中应常备灭火器、自救呼吸器等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2. 保持通道畅通:不要在楼梯间、过道等逃生通道堆放杂物,确保随时可以通行。

  3. 学习消防知识:平时多了解消防安全知识,熟悉所在建筑的逃生路线,参加消防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火灾无情,生命宝贵。掌握科学的逃生知识,做好日常预防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