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drugs.dxy.cn/pc/clinicalDecision/InnO4hzFms9GjBueDZc0vA==?ky=GE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其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病因/发病机制

BPPV 大部分病因不明,一般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特发性 BPPV

约占 50%-97%,移位的耳石会对半规管内的前庭感受器产生机械性刺激,从而引发 BPPV。目前公认的学说包括以下两种。

  • 管结石症(canalithiasis)

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进入半规管管腔,当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时,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引起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嵴帽偏移,从而出现相应的体征和症状。当耳石颗粒移动至半规管管腔中新的重力最低点时,内淋巴流动停止,嵴帽回复至原位,症状及体征消失。

  • 嵴帽结石症(cupulolithiasis)

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黏附于壶腹嵴嵴帽,导致嵴帽相对于内淋巴的密度改变,使其对重力敏感,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继发性 BPPV

继发于其他耳科疾病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长期卧床、衰老、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应用耳毒性药物等导致游离漂浮耳石从耳石器官脱落,脱落的耳石可聚集在半规管内。由于每个半规管在空间上的方向不同,脱落的耳石聚集在一个或多个半规管中时,半规管会因位置变化而受到刺激引起眩晕和眼震,从而诱发 BPPV。

流行病学

BPPV 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终生患病率为2.4%。日本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 万,但该研究仅纳入急性期就诊的患者。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发病率约为64.0/10万,但发病后没有就诊的患者未被纳入。德国一项人群横断面研究报道,BPPV 年患病率为1.6%,年发病率为0.6%。BPPV 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 20%~30%,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 2 倍,通常 40 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60 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接近 9%。部分证据表明,BPPV 具有季节性。Maia等对巴西特发性 BPPV 的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分析,发现秋季和冬季发病的患者明显多于春季和夏季。这提示日照较少,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能是导致BPPV季节性发病的原因之一。后半规管发生耳石症的病例高达 90%,水平半规管发生耳石症的病例占剩余病例的大部分,而前半规管耳石症相对罕见,通常是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失败时耳石进入前半规管所致。

解剖学

在颞骨的岩部深处是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膜迷路充满了液体(内淋巴液),并且包含有耳蜗和前庭结构:三个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也称为外半规管),以及两个耳石器官——球囊和椭圆囊。

这三个半规管彼此成 90 度角,因此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旋转。右耳中的三个半规管与左耳中的三个半规管在功能上是配对的:

  • 右水平半规管与左水平半规管配对
  • 右前半规管与左后半规管配对
  • 右后半规管与左前半规管配对

举例来说,当一个人转头看向右肩时,右水平半规管处于兴奋状态,而左水平半规管处于抑制状态。

球囊和椭圆囊对重力敏感,它们含有称为耳石的致密晶体,这些晶体位于感觉器官的顶部。在进行线性运动时(例如,向一侧倾斜),耳石会移动,发出类似于半规管的反射性反应信号,以维持眼睛、头部和身体的平衡。

身体运动使半规管中的液体移动并刺激感觉毛细胞上的纤毛。这会触发神经信号向大脑传输,启动眼球、头部和姿势调整的适当反射反应。当我们的头部和身体在运动时,这些反射运动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事物,并防止摔倒。


注:半规管感知角加速度,而耳石器官感知线性加速度,为我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定向、运动、凝视稳定和姿势控制提供了内部线索。

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可按照病因、受累半规管、诊断标准等进行分类。

病因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可分为特发性 BPPV和 继发性 BPPV。

受累半规管分类

  • 后半规管 BPPV:最为常见,约占 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 6.3%。
  • 水平半规管 BPPV(外半规管 BPPV):约占 10%~30%。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 前半规管 BPPV:少见类型,约占 1%~2%。
  • 半规管 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 9.3%~12%。

诊断分类

根据 Bárány 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的共识,将 BPPV 分为已确立的 BPPV 和新近出现或尚有争议的类型,后者包括一些较少见且诊断难度较大的类型。详见「下文」

诊断

临床表现 体位性眩晕 典型的 BPPV 发作是由患者头位相对重力变化(如从仰卧位起身、从坐姿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身体前倾)所诱发,会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数秒至数分钟),患者常感到自己或周围环境在旋转。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疲劳性)。 伴随症状 其他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并自诉不敢睁眼、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病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