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家陈志林:过年走亲访友如何做到高情商沟通?
心理学专家陈志林:过年走亲访友如何做到高情商沟通?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针对过年期间的社交难题,给出了专业且实用的建议。他认为,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理解父母的担忧,以及建立健康的社交边界,可以有效提升与亲戚朋友的沟通质量,让节日氛围更加和谐愉快。
展示成长,理解父母
面对长辈的催婚和生娃,陈志林建议年轻人不要陷入过度内疚的情绪中。他指出,这种"错误内疚"类似于汽车报警器的误报,需要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和理解父母的担忧来化解。
例如,当被问及婚恋问题时,可以这样回应:"爸妈,我理解你们的担心,但我现在的工作还处于上升期,我希望先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为未来的生活打下更好的基础。"
这种回答既展示了你的成熟和责任感,又让父母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理解,从而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催促。
了解敏感点,提高心理素质
陈志林指出,很多人在过年期间容易产生"防御性倾听",特别是那些高敏感群体和低自我价值感的人。他们往往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话语,将其视为攻击或冒犯。
例如,当被问及工作情况时,一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在质疑自己的能力。陈志林建议,要克服这种防御性心态,需要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
他建议:"当你发现自己陷入防御性倾听时,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言语中的客观事实部分,而不是判断评价的部分。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敏感点,努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保护边界,学会理解
陈志林认为,建立健康的社交边界非常重要。他建议:"如果春节期间被亲朋好友各种'逼问',不妨让自己微笑一过,沉默不语是解决方法的措施之一,毕竟当事人都没有接话题,别人也许就不好意思再说下去。"
同时,他也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那些让你抗拒的连珠炮似的发问,或许只是想打破僵局,挽救一把即将消失的远房'亲情',那是属于他们老一辈的温情。"
通过保护自己的边界,同时保持理解和包容,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交压力,让节日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陈志林的建议不仅适用于春节期间,更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展示成长、理解他人、提高心理素质和建立健康边界,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高情商的沟通者,让每一次社交互动都成为增进关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