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心怡心理师教你过年家庭聚会心理学技巧
曾心怡心理师教你过年家庭聚会心理学技巧
过年期间,家庭聚会往往伴随着各种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对于妈妈们来说更是如此。曾心怡心理师在节目中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帮助大家应对亲戚间的比较、孩子的教育观念差异等问题。她建议,不必独自承担所有压力,学会微笑不回应尴尬话题,让丈夫成为最强后盾,共同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新年。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加从容地享受团圆时光。
专家简介:曾心怡心理师
曾心怡心理师毕业于台大心理系及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曾任职于台大医院、台湾大学学生辅导中心等机构,现为伴旅馥心心理治疗所执行长。她还经营脸书粉丝页“心理师的妈宝研究室”,并担任亲子天下严选作者和妈妈宝宝杂志专栏作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曾心怡心理师积累了丰富的家庭关系处理经验,特别擅长解决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问题。
过年期间常见的心理压力
过年期间,家庭聚会中常见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亲戚间的攀比:在聚会上,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包括工作成就、子女教育、家庭条件等。这种攀比往往会引发焦虑和不安。
父母的催婚催生:未婚或未育的年轻一代常常面临来自长辈的压力,被问及婚姻状况或生育计划,这容易引起尴尬和不适。
长辈的生活询问:从工作情况到收入水平,从住房条件到日常开销,长辈们的好奇心似乎永远无法满足。这些看似关心的询问,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扰。
经济压力:聚会、送礼、年货置办等都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对于收入尚不稳定的年轻人来说,如何在这些社交场合中保持得体,又不影响自己的经济状况,成为一项现实挑战。
实用的心理学应对技巧
面对这些压力,曾心怡心理师建议采用以下几种应对技巧:
调整认知,放松心态:春节回家的核心目的是与家人团聚,而非满足外界的期待。因此,不必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尽量以平常心对待亲戚的询问和聚会。
合理规划,设定界限:在回家前,可以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和预算规划,避免因经济问题增加心理负担。同时,面对不愿回答的私人问题,可以礼貌地转移话题,设定合理的社交边界,不必勉强自己迎合所有人的期待。
有效沟通:有效的对话并不是“我说你听”这类单向式的交流,它必须是能够得到回音的交互式交流。在假期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避免“你怎么这么……呢”“你应该……”“你不能……”这类语言,减少批评指责、命令说教类的话语。
全心陪伴:有效的陪伴,其精髓在于全身心的投入与有意义的互动,它带来的愉悦情感体验,远非单纯的时间累积所能及。家长应当主动俯下身来,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倾听孩子言行举止背后隐藏的渴望与需求,努力让彼此的心灵旋律和谐共鸣。
把握时机:教育的艺术,在于时机的把握。家长应智慧地选择沟通的时刻与场合,确保在双方情绪平和、心态开放的状态下进行对话。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不当时间(如用餐时)对孩子进行批评或指责,以免伤害其自尊心与亲子关系。
案例分享
小美是一位30岁的职场女性,过年期间面临来自长辈的多重压力。未婚的她不仅要面对催婚,还要应对关于工作收入的询问。小美采用了曾心怡心理师的建议,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
当被问及婚姻状况时,她微笑着回答:“谢谢关心,我现在专注于事业发展,婚姻是水到渠成的事。”当谈到工作收入时,她巧妙地转移话题:“今年公司业绩不错,大家都很努力。对了,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亲子活动,下次带孩子们一起去吧!”
通过这样的应对方式,小美不仅化解了尴尬,还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聚会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结语
过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虽然可能带来压力,但通过运用心理学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曾心怡心理师建议,不必独自承担所有压力,学会微笑不回应尴尬话题,让丈夫成为最强后盾,共同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新年。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加从容地享受团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