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动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推动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部署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旨在通过整治校园环境、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等措施,全面提升校园卫生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此次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学校将定期组织校园清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同时,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学校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同时,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是强化传染病防控。学校将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加强晨检、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
四是推进厕所革命。学校将加快厕所设施改造升级,改善厕所卫生条件,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是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学校将定期开展除“四害”活动,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作为落实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典范,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实行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对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组织师生定期体检,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加强卫生安全监督,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确保各项卫生措施落实到位。
通过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学校不仅能够改善校园卫生环境,提升师生健康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一举措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