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上交所深交易所见证中国股市风云变幻
三十而立:上交所深交易所见证中国股市风云变幻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首家证券交易所。仅仅5天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试运营,并于次年7月正式开业。这两家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股市的诞生,也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30年发展历程。
初创期的探索:从零到一的突破
1990年底,上交所开业当天仅有30家上市公司,市值不足100亿元。但很快,中国股市就展现出惊人的活力。1991年1月1日,上交所将每天的涨跌停设为0.5%,4月26日又放宽至1%。1992年5月21日,监管层全面放开股票涨跌停制度,同时实施T+0交易制度,市场因此彻底疯狂。这轮牛市中,上证指数从100点起步,仅用两年时间就突破了1000点大关。
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
1996年,中国股市迎来了第二轮牛市。这轮牛市的启动,与政策的密集支持密切相关。监管层暂停新股发行缓解市场流动性,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降低交易费用,引入保险资金入市。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上证指数从512点一路攀升至1258点,涨幅超过145%。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2005年,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这场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股市的同股不同权问题,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至2007年,上证指数从1000点附近一路飙升至6124点的历史高点,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也首次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
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
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试点注册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2020年,创业板也启动了注册制改革。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注册制改革不仅优化了市场的准入机制,也推动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股市已经从最初的“小舢板”成长为“航空母舰”。截至2023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超过5000家,总市值超过8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国股市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融资支持,也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渠道。
站在3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股市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也将为中国股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中,中国股市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