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为什么不叫卫国战争 有哪些原因
抗日战争为什么不叫卫国战争 有哪些原因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那么,为什么这段战争被称为"抗日战争"而不是"卫国战争"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一问题,并回顾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抗战要比卫国更加艰难。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整个国家已经几乎沦陷,单靠军队力量已经无法保卫国家,无法赶走侵略者,这就需要全国人民、各个党派、工农各业、各个阶层一同抵抗,所以叫“抗日”。而“卫国”,主要是卫,保卫国家的军人,所以在苏联跟法西斯打的几乎都是正规军人,很少有游击队和民间组织。
抗日战争不叫卫国战争的原因
更好区分:近代以来,中国受侵略次数不止一次,比如两次鸦片战争,两次抗日战争,如果把抗日战争称之为卫国战争,则不好区分。
政府更迭:导致下一届政府对上一届政府参与的战争其立场不好选择,另外重要的原因是卫国失败了,当时的日本几乎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已经谈不上“卫国了”只能是把侵略者赶出去。
称呼来源:抗日战争的称呼其实是来自于国民党,当时的口号是抗战必胜,建国必成,1938年,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注意是建国,不是救国。因为日本当时日本所侵略之中国,自袁世凯之后,根本就未曾统一过,先是军阀混战,后是国共内战,再有伪满洲建立,国都未建,何来卫国一说?所以叫抗日战争,而不是卫国战争。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12月-1945年8月):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场伟大斗争,它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