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创新传承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巴中:创新传承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巴中市作为四川省的文化大市,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南龛石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还孕育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等。近年来,巴中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创新传承方式和加强对外交流,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传承: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巴中市通过多种形式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例如,南江县集州街道朝阳社区被评为省级“非遗在社区”特色空间,这里不仅展示了南江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通过培育、引入非遗项目,开展传承、传播、普及活动,构建出非遗在社区传承发展的新模式。
在非遗展演方面,巴中市定期举办“集州欢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累计演出80余场次,覆盖群众130余万人次。同时,利用抢鱼节等10余个传统民俗节日,进行巴山背二歌等活态展演,让非遗成为大众“可触可感可玩”的生活部分。
融合发展:非遗+旅游的创新实践
巴中市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例如,巴中市推出了蜀绣、银耳背包等非遗文创产品100余种,并联合旅行社推出非遗体验之旅、品味之旅等研学线路20条。
在景区推广方面,巴中市组织非遗传承人在恩阳古镇等景区开展“欢聚巴城,古镇有戏”等宣传展示活动,增强景区吸引力。同时,依托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非遗购物节”活动,邀请本地网络主播直播带货,线上销售非遗美食10余种。
成效显著: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巴中市通过创新传承和融合发展,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今年巴中市已接待非遗研学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亿元。
此外,巴中市还通过实施川剧、曲艺振兴工程,确保2025年成功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同时,巴中市文旅集团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光雾山诺水河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0.96万人次、同比增长5%。
巴中市通过创新传承和融合发展,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巴中市建设文化强市、助推老区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