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创新治理:农村酒驾问题的破解之道
多方联动创新治理:农村酒驾问题的破解之道
近年来,农村酒驾问题频发,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据统计,2022年,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总量较大,老年人事故、电动自行车事故、二轮车三轮车搭载多人事故、不戴安全头盔事故仍然多发。在江西德安,交警部门通过开展“拒绝酒驾 平安出行”主题宣传活动,向群众讲解酒驾醉驾的危害性,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农村酒驾问题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农村地区道路条件差,缺乏必要的交通设施,如路灯、交通标志等,增加了酒驾事故的风险。
二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农村群众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喝点酒开车没事”。
三是传统酒文化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酒文化根深蒂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离不开酒,这无形中增加了酒驾的可能性。
四是监管力量不足。农村地区地域广阔,警力有限,难以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面对这一难题,各地积极探索治理新举措:
政策层面,地方政府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如兴宁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交通安全分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执法层面,交警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德安公安交警深入农村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群众安全意识。舒城县公安局则常态化开展酒驾夜查夜处集中统一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9191起,其中酒后驾驶145起。
宣传层面,各地创新方式方法。通过警示教育案例、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等活动,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理念深入人心。
群众参与方面,一些地方探索建立平安守望联盟队伍,发动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力量参与巡逻防控,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以舒城县为例,自冬季行动开展以来,该县先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9起,同比上升202%,查处治安案件291起304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然而,治理农村酒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努力。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形成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农村酒驾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