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治疗迎来新突破: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食管癌治疗迎来新突破: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快乐教授团队在《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学》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为食管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这项名为ESO-Shanghai 13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Ⅱ期试验,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在寡转移食管鳞癌患者中的显著疗效。
研究突破: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显著延长生存期
研究共纳入104名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配至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组(n=53)或系统治疗组(n=51)。结果显示,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5.3个月,仅系统治疗组为6.4个月(HR 0.26, 95% CI 0.16–0.42,p<0.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而仅系统治疗组为18.6个月(HR 0.42, 95% CI 0.24–0.74,p=0.002)。
此外,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组的靶病灶局部控制率显著提高,51名患者中有44名(83%)靶病灶局部控制,中位局控持续时间未达到;而系统治疗组的53名患者中只有13名(26%)仍未出现局部失败,中位局控持续时间为6.1个月(HR 0.11, 95% CI 0.05–0.24,p<0.0001)。
靶向治疗:精准医疗带来新希望
在靶向治疗领域,HER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令人鼓舞。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阳性晚期食管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在KEYNOTE-811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3%,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60%。此外,ZW25联合CAPOX和替雷利珠单抗的Ib/II期研究显示,总人群ORR高达75.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6.7个月。
免疫治疗:开启食管癌治疗新纪元
在免疫治疗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李印教授领导的ESCORT-NEO/NCCES01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全球首项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Ⅲ期临床试验,评估了新辅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顺铂(Cam+nab-TP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28.0%,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TP组)的4.7%(p<0.0001)。同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Cam+TP组)的pCR率为15.4%,同样显著优于TP组(p=0.0034)。
安全性方面,三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期间≥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分别为34.1%、29.2%和2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2%、38.8%和32.0%,表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可控,未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
未来展望:精准医疗与多学科协作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食管癌的治疗正逐步迈向精准医学时代。专家指出,未来食管癌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筛选,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选择。同时,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将在食管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外科、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策略。
食管癌作为我国死亡率排名第五的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赵快乐教授、马秀梅教授和刘俊教授等专家的最新研究,不仅为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更为未来食管癌治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精准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