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乡贤H先生的古村保护梦
退休乡贤H先生的古村保护梦
退休乡贤H先生的古村保护梦
退休后的H先生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回到家乡安徽B县东村,投身于古村复兴事业。这个决定不仅源于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了当代乡贤回报桑梓、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东村:一个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古村落
东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B县,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曾是古代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留下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曾经繁华的古村逐渐没落,许多老房子年久失修,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
H先生的家就在这里。退休前,他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但每当他回到家乡,看到那些破败的老房子和日渐凋敝的村庄,心中总是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些老房子不仅仅是砖瓦木石的堆砌,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化记忆和乡愁。
一个人的古村保护之路
2018年,H先生正式退休。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东村。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古村注入新的生机。
起初,H先生的工作并不顺利。村委对他的提议持怀疑态度,村民们也大多抱着观望的心态。但H先生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开始一家一户地走访,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古村保护的意义。他还自掏腰包,邀请专家对东村的古建筑进行评估,制定保护方案。
为了筹集资金,H先生四处奔走,联系在外经商的同乡,讲述东村的历史和现状,呼吁他们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乡贤开始关注东村的保护工作,纷纷慷慨解囊。
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有了一些进展,但H先生的古村保护之路仍然充满坎坷。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虽然得到了一些乡贤的支持,但相对于整个古村的保护需求来说,这些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此外,H先生还面临着观念上的挑战。一些村民对古村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花钱找罪受”。H先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沟通、说服,这让他倍感压力。
政策支持为古村复兴注入新活力
幸运的是,H先生的努力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保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贤返乡建设的政策。B县政府积极响应,为H先生的古村保护项目提供了财政支持和政策指导。
在政府的支持下,H先生的古村保护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他成立了东村古建保护协会,组织村民参与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他还邀请专家为村民们举办讲座,普及古建筑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村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一些破败的老房子得到了修缮,村里的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对古村保护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未来展望:让古村焕发新生机
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H先生深知,古村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计划进一步完善东村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他还希望将东村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为村庄带来经济效益。
H先生的故事,是当代中国乡贤返乡建设的一个缩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乡贤精神:不仅要有回馈家乡的意愿,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智慧。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完美融合,看到了一个人对家乡深沉的爱。
正如H先生所说:“古村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东村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让子孙后代引以为傲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