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乡贤返乡创业: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洛阳乡贤返乡创业: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2023年,洛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7.8%,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群返乡创业的乡贤们。他们带着资金、技术和理念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政策引领,搭建返乡创业平台
洛阳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提出“151”工作举措和“4+2”阶段性重点工作,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嵩县作为洛阳下辖县,更是创新性地推出“三个创新”举措,从服务、理念到载体全方位支持乡贤创业。
“从筹建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统战部门的支持,选址、办证、资金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嵩县返乡创业代表张欢欢的话道出了乡贤们的心声。嵩县通过建立企业诉求响应综合服务平台,组织人员走访企业商协会43家,收集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问题134条,跟踪督办、纾困解难、回复反馈,沟通协调解决难题50余件,真正做到了“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保姆式”全程服务。
创业实践,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洛阳的乡野间,一个个乡贤创业故事正在上演。
在洛宁县,李萱萱创建的金珠沙梨基地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她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通过技术培训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水平,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宜阳县,张娟娟创办的鞋厂为当地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她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让她们在工作中找到自信和价值。
在偃师区,吕妙霞的反季草莓种植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她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的红利。
在嵩县,楚小莉的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精心打造400亩“桑蚕小镇”的同时,辐射带动全县7个乡镇49个行政村发展桑蚕种植面积2.3万亩,受惠农民1340余户1.3万人。
成效显著,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贤们的创业实践,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据统计,洛阳市通过乡贤返乡创业,已带动数万人实现就业。同时,这些创业项目还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嵩县为例,今年以来,嵩县县委统战部等部门通过“银企融资、惠企政策宣讲、企业用工招聘、招商引资”活动,为20余家企业协调用工1000余人次,为109家企业协调贷款6.5亿元,帮助40多家企业拓展了销售业务,培育布局农文旅融合新业态65家。
展望未来,持续发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洛阳市将继续加大对乡贤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金融服务等措施,为乡贤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同时,洛阳市还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乡贤们的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乡贤们的带领下,洛阳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